元旦試筆·其二原文
曉瞻三素麗璇霄,元祚虔求玉燭調。
喜爆聲霆岩穴聽,祥霙積地簸鍾消。
宮梅得氣芳舒萼,苑柳迎春嫩擺條。
萬里伊犁喀什噶,面東胥賀紫宸朝。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元旦試筆·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三
參考注釋
三素
(1).道教指三元君。《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賦》:“迎九玄於金闕,謁三素於玉清。”
(2).即三素雲。亦泛指各色雲煙。 唐 熊孺登 《日暮天無雲》詩:“但見收三素,何能測上玄。” 前蜀 杜光庭 《中元眾修金籙齋詞》:“焰九光之蓮炬,下照冥津;飄三素之檀煙,上聞真域。” 金 趙秉文 《魯直烏絲襴黃庭》詩:“天書夜降勑六丁,控駕三素乘風冷。”
璇霄
亦作“璿霄”。猶碧空。《宋史·樂志七》:“璇霄來下,羽衛毿毿。” 元 周巽 《郊祀曲》詩:“瑤階降甘露,璇霄羅景星。” 明 楊珽 《龍膏記·償緣》:“良宵,月彩散璿霄。”
玉燭
(1).謂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郭璞 註:“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燭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金甌仍未缺,玉燭又新調。”
(2).燭的美稱。 唐僖宗 宮人《金鎖》詩:“玉燭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七:“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馬》詩之一:“四蹄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燭斜。”
(4).樂律名。《隋書·律曆志上》:“黃鐘: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舊唐書·音樂志三》:“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岩穴
山洞
雲歸而岩穴暝。——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祥霙
雪的別稱。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頃臘月已來,上三次祈雪,仍未渥霈祥霙。”
宮梅
皇宮中栽植的梅花。 宋 楊冠卿 《西江月》詞:“羅襪浪傳仙子,宮梅休寫華光。”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四:“ 丁野堂 ,名未詳,住 廬山 清虛觀 。善畫梅竹, 理宗 因召見,問曰:‘卿所畫者,恐非宮梅?’對曰:‘臣所見者,江路野梅耳。’遂號 野堂 。”
得氣
(1).謂得以逞其志氣。 漢 晁錯 《募民實塞疏》:“欲立威者,始於折膠,來而不能困,使得氣去,後未易服也。”
(2).謂適合節氣、時令。 漢 班固 《答賓戲》:“得氣者蕃滋,失時者零落。”
(3).中醫學名詞。即針感。指針刺穴位後,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素問·離合真邪論》:“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
迎春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春配應五方之東、五色之青,故於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東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來。《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鄭玄 註:“迎春,祭 倉帝 靈 威仰 於東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 青帝 句芒 。車騎服飾皆青。” 唐 韋縝 《讀春令賦》:“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輪。”
(2).後世地方官例於立春前一日,率士紳僚佐,鼓樂迎春牛、芒神於東郊,謂之“迎春”。《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蓋因刺史迎春之日,有個白衣人身長丈餘,形容怪異,雜在人叢中觀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樹篇》:“翠穎陵冬秀,紅葩迎春開。” 南朝 陳 謝燮 《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毛 * 《卜運算元·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樹誠 《我愛這一行》:“元旦晚上,她們劇團要同我們廠開一個迎春聯歡晚會。”《文匯報》1991.2.7:“本報昨天在七重天賓館舉辦《文匯報》讀者迎春座談會。”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對新家醞玩自種花》詩:“香麯親看造,芳叢手自栽;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參見“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
擺條
搖動樹枝。 宋 梅堯臣 《二月四日雪》詩:“前日春風初擺條,昨夜雪飛深一尺。” 宋 梅堯臣 《次韻長文社日禖祀出城》:“曉出春風已擺條,應逢社伯馬蹄驕。”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紫宸
(1).宮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 大明宮 內。 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 。”
(2).泛指宮廷。 明 沉鯨 《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 ,平步蓮鞋穩。” 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 。”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元旦試筆·其二原文_元旦試筆·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