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六月二十七日)原文
邇日時陰晦,幸非落澍皆。
今晨忽朗霽,秋節慶真諧。
不雨何妨掉,收雲果是佳。
農謠屢徵驗,即景且紓懷。
詩詞問答
問:立秋(六月二十七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立秋(六月二十七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立秋(六月二十七日)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三
2. 六月二十七日
參考注釋
日時
(1).日期與時辰。《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嘗有暴風從西方起, 英 謂學者曰:‘ 成都 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時。客後有從 蜀 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2).泛指日子,時間。 南朝 宋 鮑照 《代貧賤愁苦行》:“貧年忘日時,黯顏就人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至如 仲壬 置硯以綜述, 叔通 懷筆以專業,既暄之以歲序,又煎之以日時。”
(3).猶及時,適時。《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成玄英 疏:“青春時節,時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動而生。”
(4).猶時常,時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 叔文 日時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職事,即無因而至矣。”
陰晦
陰暗;陰沉
陰晦的臉色
朗霽
晴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天台山日記》:“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
節慶
節日喜慶。《北史·李彪傳》:“伏見朝臣丁大憂者,假滿赴職。衣錦乘軒,從郊廟之祀;鳴玉垂緌,同節慶之醼。” 冰心 《往事·六一姊》:“ 金鉤寨 是離我們營壘最近的村落,四時節慶,不免有饋贈往來。”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果是
果真是,果然是。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登巫山縣樓作》詞:“更值清明風雨夜,知道愁辛,果是當時作賦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果是咱飢變做渴,咽喉乾燥,肚兒里如火。”《水滸傳》第九回:“果是這人症候在身,權且寄下。”
徵驗
1.證據;事實根據。 漢 劉歆 《移讓太常博士書》:“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外內相應,豈苟而已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 鍾會 《檄蜀》,徵驗甚明; 桓公 《檄胡》,觀釁尤切。”
2.應驗;證實。 宋 徐鉉 《稽神錄·建州狂僧》:“ 建州 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動,多有徵驗。” 清 張惠言 《丁小疋<鄭氏易注後定>序》:“余往嘗疑 鄭君 箋《詩》,以婚期盡仲夏以前,於經無所徵驗。” 黃人 《<清文匯>序》:“一代無文,則一代學術思想,非附見於削青者,皆將晦翳澌熄而無可徵驗,茲可恫焉。”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