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泉原文
四山亂山堆,泉聲石底響。
問訊盤泉名,飯後一來訪。
崖高窄徑紆,到此忽開敞。
鯨甲走滑流,魚鱗盪滉漾。
岩僧遲我久,箕踞橫藤杖。
煮茗手支壚,拾薪披榛莽。
展袖拂樹陰,對坐平岡上。
遙指青溝雲,明朝約同往。
詩詞問答
問:盤泉的作者是誰?答:文昭
問:盤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文昭的名句有哪些?答:文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問訊
(1) 詢問或打聽
幸可廣問訊。——《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鹹來問訊。——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問訊處
(2) 問候
彼此見禮問訊
(3) 僧尼跟人應酬時合十招呼。也叫“打問訊”
飯後
吃過飯之後,指茶飯後的一段空閒休息時間。
例句:
瞿秋白《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難道還只當作亭子間‘茶餘飯後’談天的資料嗎?”
章以武《邢編輯軼事》:“在文藝界,傳為茶餘飯後的美談。”
一來
(1).來一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楚 將平,諸侯將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來。”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尋師始一來。”《宋史·卓行傳·巢谷》:“ 蘇軾 責 黃州 ,與 谷 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 軾 與弟 轍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
(2).常與“二來”、“三來”等連用,列舉理由或目的。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來慶賀功勞,二來犒賞孩兒。”《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 鳳生 靦覥,心裡也有些喜歡,要在裡頭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朱自清 《給亡婦》:“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著起來;一來怕擾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
(3).謂某種動作或情況的出現。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關著,唯恐別人看見他的秘密,你想,這樣一來別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紅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
(4).蒙語ire的音譯。“來了”之意。《華夷譯語》等作“亦列”。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二折:“通事見正旦云:‘也七阿媽薩一來四。’”參閱 方齡貴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開敞
敞開,不關閉
鯨甲
鯨的鱗甲。常以代稱鱗狀之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龍鱗空觸,鯨甲驚秋。”此指鱗狀之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門人 楊蓉裳 仿之,詠錢云:‘……斲銅 耶水 曲,鑄錢 歷山阿 。輕影翻鯨甲,花紋皺鳳羅。’”此指銅錢。
魚鱗
(1).魚身上的鱗片。《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王逸 註:“言 河伯 所居,以魚鱗蓋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詩:“風生似羊角,雲上若魚鱗。” 徐朝夫 《孤鶩》:“有的乾脆說:魚鱗也沒吃過一片!”
(2).鱗次,依次相接。《墨子·備蛾傅》:“荅廣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兩端接尺相覆,勿令魚鱗三。” 孫詒讓 間詁:“言為荅之法,以木兩端相銜接,以尺為度,不可鱗次不相覆也。”《漢書·劉向傳》:“今 王 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魚鱗左右。” 顏師古 註:“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魚鱗也。” 北周 庾信 《溫湯碑》:“ 秦皇 餘石,仍為雁齒之階; 漢武 舊陶,即用魚鱗之瓦。” 宋 梅堯臣 《和吳沖卿元會》:“殿前冠劍魚鱗立,東風入仗旗腳迴。” 章炳麟 《沉藎哀辭》:“塊抱關於大別兮,龍蛇虎豹坌沓而魚鱗。”
(3).引申為依次,一個接一個地。 宋 葉適 《送鄭虞任赴京西檢法官》詩:“事繁絲唾亂,神靜魚鱗理。”
(4).古代兵陣名。即魚麗陣。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冑,親當矢石,夕對以魚鱗之陣,朝臨以鶴翼之圍。”
(5).比喻水面細碎的波紋。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閒遊》詩:“小橋裝雁齒,輕浪甃魚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魚鱗是斷雲。”
(6).借指魚鱗狀的雲。 宋 梅堯臣 《春晴對月》詩:“雲掃魚鱗靜,天開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筆,另行將那段末數聯謄出,是:彩雲三素,忽散魚鱗;寶月一奩,旋虧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陸游 《村舍》詩:“新牆拆龜兆,疎瓦斷魚鱗。”《花月痕》第八回:“閣分三層,上層左臨試院,萬片魚鱗,右接東城,一行雉堞。”
(8).代稱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籠中的小鳥還想飛返山林,豢池中的魚鱗還想逃回大海。”
滉漾
(1).形容廣闊無涯。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望 洪池 之滉瀁,遂降集乎輕舟。”
(2).蕩漾。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或滉漾於淵澄,或雰霏而雲浮。”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盧雙月》:“侍母進香 天竺 ,夜感 大士 現身示兆,指池中七星橫斜,雙月滉漾。謂之曰:‘此汝一對佳兒佳婦也。’”
(3).指浮動的水。 宋 梅堯臣 《碧瀾堂》詩:“虛雲臨滉漾,橋勢對隆穹。”
(4).閃動;搖動。 唐 白居易 《昆明春水滿》詩:“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 南山 青滉漾。” 宋 陸游 《己巳正月十八九間雪復大作不止》詩:“捲簾驚滉漾,下榻覺蹣跚。”
箕踞
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箕,名詞作狀語
箕踞而罵。——《戰國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披榛
砍去叢生之草木。多喻創業或前進中的艱難。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脫跡違難,披榛來洎。”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近無所依,退無所據,涉澤求蹊,披榛覓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詩之二:“披榛造幽微,轉側信險絶。”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難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處愛披榛。”
樹陰
由樹葉提供的遮蔽陽光的地面
平岡
指山脊平坦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南循東下之脊而上,半里,得平岡。”
遙指
在遠處指點;向遠方指
明朝
〈方〉∶明天
約同
約定在一起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