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古泮池之作原文
古泮城東在,鳴鑾此日停。
壁詩宛隔歲,庭柏只常青。
自較氈廬爽,況看石沼渟。
卑宮近思訓,切切志遑寧。
詩詞問答
問:駐蹕古泮池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駐蹕古泮池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駐蹕古泮池之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二
2. 去歲駐蹕於此壁間留題
參考注釋
鳴鑾
裝在軛首或車衡上的銅鈴。車行搖動作響。有時借指皇帝或貴族出行。《文選·班固<西都賦>》:“大路鳴鑾,容與徘徊。” 李善 註:“《周禮》曰:巾車掌玉輅,以鑾和為節。 鄭玄 曰:鑾在衡,和在軾,皆以金鈴也。” 呂延濟 註:“鑾,車上鈴也。” 唐玄宗 《早渡蒲津關》詩:“鳴鑾下 蒲坂 ,飛旆入 秦中 。”《宋史·儀衛志二》:“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事從簡略,每鳴鑾游豫,盡去戈戟、旌旗之制。” 元 王士熙 《次霍狀元接駕韻》:“詞苑恩波供染翰,秋風歲歲候鳴鑾。”
氈廬
亦作“氊廬”。1.即氈帳。《新唐書·北狄傳·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廬,環車為營。”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宿造氈廬開,行逢獵騎合。” 清 趙翼 《潞江》詩:“經年馬背安居地,每夕氊廬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西窮版屋,北罄氈廬。”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二:“一辭椒屋風塵遠,去託氊廬沙磧深。”參見“ 氈帳 ”。
石沼
猶石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 溫水 數源揚波於川左,華宇連蔭,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錯落其間。”
卑宮
見“ 卑宮菲食 ”。
近思
謂就習知易見者思之。《論語·子張》:“ 子夏 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晏 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切切
(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憂傷貌
心切切而內圮
(3) 深切
切切為恨
(4) 懇摯
待我心切切
(5) 務必;必須——多用於書信
切切不可忘記
(6) 用在布告、條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誡
切切此布
(7) 形容聲音輕細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嘈嘈切切錯雜彈。
遑寧
安逸;安寧。 唐 柳宗元 《塗山銘》:“方岳列位,奔走來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寧。” 宋 王禹偁 《滁州謝上表》:“臣拜命已來,通宵自省,恐是臣所賃官屋,在 高懷德 宅中。一昨 開寶皇后 權厝之時,便欲移出,未有去處,甚不遑寧。” 明 吳承恩 《平南頌》:“赫赫□公,公心為國,豈敢遑寧,主憂臣辱。”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駐蹕古泮池之作原文_駐蹕古泮池之作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