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米友仁瀟湘卷原文
瀟湘妙趣天下無,千變萬狀難形模。
造物技癢不能秘,自為寫照非人圖。
夜雨欲霽餘潤溽,曉煙既泮猶模糊。
伊人飽挹荊襄秀,兼之家法傳元樞。
雲煙疊嶂垂粉本,筆氣直吞雲夢湖。
溟溟濛濛幻晴晦,惝恍倏忽移方隅。
始如處女後脫兔,即離不得俯仰殊。
掛冠神武夫何恨,振衣黃鶴良堪娛。
老米雲山藏寶笈,物聚所好其然乎。
羲獻合璧誠無忝,冷箋小令揮驪珠。
每披三絕縮吟手,惟清萬慮天為徒。
詩詞問答
問:題米友仁瀟湘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米友仁瀟湘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七
2. 清和書畫舫又名瀟湘妙趣圖
參考注釋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漢 劉向 《列仙傳·關令尹贊》:“俱濟流沙,同歸妙趣。”《雲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難詳。”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約 《七賢論》:“故於野澤銜杯舉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鈕琇 《觚賸·首尾限字型》:“詩審博,惟博故冥搜廣引,妙趣紛披。” 蔣光慈 《鴨綠江上》:“這森林真是一個欣賞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千變萬狀
形容變化繁多,情狀不一。《趙飛燕外傳》:“後殿又為溫室、凝缸室、浴蘭室,曲房連檻,飾黃金白玉,以璧為表里,千變萬狀。” 唐 司空圖 《與李生論詩書》:“蓋絶句之作,本於詣極,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形模
形狀,樣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不審此星在何方面,形模若為?” 宋 范成大 《西瓜園》詩:“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造物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
(2) 指運氣;造化
技癢
亦作“ 技懩 ”。亦作“ 技養 ”。亦作“ 技癢 ”。有某種技藝的人遇到機會急欲表現。《文選·潘岳<射雉賦>》:“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技懩。” 徐爰 註:“有技藝欲逞曰技懩也。” 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滎陽鄭虔》:“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 宋 文天祥 《慧和尚說》:“然技養,卒不能自禁。” 元 沉禧 《一枝花》套曲序:“其辭氣雄偉,風調清越,不覺使人技癢。”《水滸傳》第一○四回:“當下 王慶 閒看了一回,看得技養。”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今忽技癢,不禁邀余同賦,余不能辭也。”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豐 自以為精明老練,不肯因技癢而失去控制力。”
見“ 技癢 ”。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寫照
(1) 畫人的肖像
傳神寫照
(2) 描寫刻畫
礦工生活的真實寫照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潤溽
濕潤。《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鄭玄 註:“潤溽,謂塗溼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暑宜乾也,而值六月,則土反潤溽。”
模糊
(1) 輪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強調難以辨認
字跡已經模糊了
伊人
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畫圖緣》
秋水伊人
兼之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導,所以進步很快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元樞
宋 代樞密使的別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熊子復》:“﹝ 子復 ﹞及改秩作邑滿,造朝謁光范。 季海 時為元樞。”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具官 李浩 ……既名右相之名,又字元樞之字。”
雲煙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粉本
(1).畫稿。古人作畫,先施粉上樣,然後依樣落筆,故稱畫稿為粉本。 唐 韓偓 《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宋 蘇軾 《閻立本職貢圖》詩:“粉本遺墨開明窗。” 王十朋 集註:“ 唐明皇 令 吳道子 往貌 嘉陵 山水,回奏云:‘臣無粉本,並記在心。’”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一:“古人畫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寳蓄之;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 宣和 、 紹興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畫稿謂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筆,用時撲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2).指圖畫。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詞:“ 麟閣 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 清 曹寅 《寄姜綺季客江右》詩:“九日籬花猶寂寞, 六朝 粉本漸模糊。” 繆鴻若 《題擔當和尚畫冊》:“休嫌粉本無多剩,寸土傷心下筆難。”
(3).比喻底本、基礎等。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退思此事實創舉,豈有粉本供師資。”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至謂作者搜采異聞,乃設煙茗於門前,邀田父野老,強之談説以為粉本,則不過委巷之談而已。”
筆氣
文章的風格氣概。《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不消關節,只看他的路數筆氣,那捲子就是亮的了。”《林則徐日記·嘉慶二十一年九月初二》:“下午將擬中之卷,發交各房查對二三場筆氣。”
雲夢
亦作“ 雲瞢 ”。1.古藪澤名。 漢 魏 之前所指 雲夢 範圍並不很大, 晉 以後的經學家才將 雲夢澤 的範圍越說越廣,把 洞庭湖 都包括在內。《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 荊州 ,其山鎮曰 衡山 ,其澤藪曰 雲瞢 。” 鄭玄 註:“ 衡山 在 湘 南, 雲瞢 在 華容 。”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聲……所悲 雲夢澤 ,空傷狡兔情。” 唐 李頻 《湘口送友人》詩:“去雁遠衝 雲夢 雪,離人獨上 洞庭 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 洞庭 ,蒼蒼 雲夢 ,控西南之險,當 江 漢 之衝。”
(2).借指古代 楚 地。 唐 陸龜蒙 《慶封宅古井行》:“一朝 雲夢 圍兵至,胸陷鋒鋩腦塗地。”
溟濛
形容煙霧瀰漫,景色模糊
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沈約《八詠》
惝恍
(1) 失意;不愉快
步徒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屈原《遠遊》
(2) 模糊不清;恍惚
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史記》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方隅
(1).四方和四隅。借指邊疆。《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疆埸騷動,方隅內侵,沒軍喪眾,干戈不息者,邊將之憂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旋屬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漢書平話》卷上:“念爾福緣名分薄,何能端坐鎮方隅。”
(2).全面積中的一部分。多指邊側之地或角落之地。《周書·任果傳》:“ 任果 字 靜鸞 , 南安 人也。世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稱感致百靈。” 明 徐渭 《<會稽縣誌>諸論》:“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來的辦法;只是‘不可以語冰’的‘夏蟲’,井底蛙,磨坊里的驢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於一偏。 清 顧炎武 《復陳藹公書》:“當世之通人偉士,自結髮以來奉為師友者,蓋不乏人,而未敢存門戶方隅之見也。”
(4).指邊和角。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否則方隅不準,鉤鬭難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若創建第宅,趣於落成,歲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務壯麗,禍不旋踵,自速其釁者多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龍陂 , 酈道元 曰:‘廣圓二百餘步,在 靈豀 東江 隄內。水至淵深,有龍見於其中,故曰 龍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女後
皇帝之妻或母。 唐 王維 《能禪師碑》:“天王厚禮,獻玉衣於幻人;女後宿因,施金錢於化佛。”《宋史·后妃傳上·真宗楊淑妃》:“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後相繼稱制乎?”《清史稿·聖祖紀二》:“朕觀 明 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陵君之事。”《鏡花緣》第四十回:“原來太后因女後為帝,自古少有。”
脫兔
脫逃之兔。喻行動迅疾。《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杜牧 註:“險迅疾速,如兔之脫走,不可捍拒也。”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三:“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 宋 陸游 《二愛》詩:“人生非金石,去日如脫兔。” 金 元好問 《癸巳除夕》詩:“身並枯蜩化,心爭脫兔先。” 許傑 《大白紙》:“他那急於會見的心,正欲如脫兔般的趨往他的愛者。”
離不得
(1).猶言免不了。《宣和遺事》前集:“ 董平 領取弓手囬縣,離不得遭斷喫棒。”《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長老離不得安排酒食,送些錢鈔與公人。”《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自從當日插了釵,離不得下財納禮,奠雁傳書。”
(2).不能離開,不能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你更離不得了;你去了,這位小爺出來進去的交給誰呀?”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掛冠
辭官
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後漢書·逢萌傳》
神武
神明而威武
將軍乃神武雄才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黃鶴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一種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唐· 崔顥《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老米
(1).陳米。《中國歌謠資料·明天順丁丑童謠》:“京城老米貴,那裡得飯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陳廩米》:“陳倉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
(2).指 北宋 著名書畫家 米芾 。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四:“ 趙山甫 , 京口 人, 淳熙 中習 老米 山水。”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寶笈
見“ 寶籍 ”。
其然
(1).猶言如此。《論語·憲問》:“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後漢書·黨錮傳序》:“若 范滂 、 張儉 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周書·王傑王勇等傳論》:“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申豐 ﹞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 杜預 註:“其然,猶必爾。”
羲獻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 王獻之 父子二人的並稱。 唐 張懷瓘 《書斷》:“妙極於筆者 羲 獻 ,精窮於實者 籀斯 。” 唐 李都 《戲答朝士》詩:“應笑 鍾 張 虛用力,卻教 羲 獻 枉勞魂。”
合璧
古稱日月同升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徵兆。後世稱會合雙方的長處,吸取兩者的精華
中西合璧
無忝
不玷辱;不羞愧。《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孔 傳:“無辱累祖考之道。”《漢書·韋玄成傳》:“於戲後人,惟肅惟栗。無忝顯祖,以蕃 漢 室。”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無忝我 高祖 、 太宗 之休命。”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上》:“ 伯禽 二女妻野人,當道欲為易婚,不願,而以厥祖遺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無忝也。”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怕甚么矯制開倉蹟可疑。”
小令
(1)
(2) 短的詞調
因見柳花飄舞,便偶成一小令,調寄《如夢令》。——《紅樓夢》
(3)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
驪珠
(1).寶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故名。《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唐 溫庭筠 《蓮浦謠》:“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盪。” 明 劉兌 《嬌紅記》:“紅牙緩引驪珠串,個個一般圓。” 清 卓爾堪 《海市歌》:“龍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貴的人或物。《南齊書·倖臣傳論》:“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故能窺盈縮於望景,獲驪珠於龍睡。” 唐 元稹 《贈童子郎》詩:“ 楊公 莫訝清無業,家有驪珠不復貧。”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解元抄襲陳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猶未定元。外舅適得一卷,大喜,以為獨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這回 章自蜚 、 聞韻高 都沒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鱗爪罷了。”
(3).楊梅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楊梅》:“ 陸游 詩:‘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按,謂楊梅也。”
(4).龍眼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
三絕
(1).指 三國 魏 《受禪碑》的 王朗 文、 梁鵠 書、 鍾繇 刻字。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書, 鍾繇 鐫字,謂之三絶。”
(2). 三國 吳 主 趙夫人 的織錦、刺繡、絲幔被稱為“機絕”、“針絕”、“絲絕”,人謂“ 吳 有三絶,四海無儔其妙。”見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3).指 晉 顧愷之 的才、畫、痴。《晉書·文苑傳·顧愷之》:“俗傳 愷之 有三絶:才絶、畫絶、痴絶。”
(4).指 晉 袁山松 之《行路難》辭、 羊曇 唱樂、 桓伊 輓歌。《晉書·袁山松傳》:“ 山松 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疎質,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5).指 晉 戴逵 所作佛像, 顧愷之 所作 維摩 畫圖, 義熙 年間 獅子國 所獻玉像。《南史·夷貊傳上·師子國》:“ 晉 義熙 初,始遣使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軀,及 顧長康 《維摩畫圖》,世人號之三絶。”
(6). 南朝 宋 謝瞻 所作《喜霽》詩, 謝靈運 寫之, 謝琨 詠之, 王弘 稱之為三絕。見《南史·謝瞻傳》。
(7). 南朝 梁元帝 畫 孔子 像,自撰讚辭並自書之,時人謂之三絕。見《南史·梁元帝紀》。
(8). 隋 田僧亮 、 楊契丹 、 鄭法士 三人在京師 光明寺 畫小塔, 鄭 圖東壁北壁, 田 圖西壁南壁, 楊 畫外邊四面,稱為三絕。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楊契丹》。
(9).指 唐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閎 三畫家合作之《金橋圖》。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橋 ,羽儀甚盛,詔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閎 ,令同製《金橋圖》。“聖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 陳閎 主之;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 吳道玄 主之;狗馬騾驢牛羊駱駝貓猴豬貀四足之類, 韋無忝 主之。圖成時為三絶焉。”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10). 唐 張璪 常畫古松於齋壁, 符載 為之作贊, 衛象 為之配詩,亦一時三絕。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11).指 唐 鄭虔 之詩、書、畫。《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 鄭虔 三絶。’” 金 趙秉文 《寄王學士子端》詩:“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鄭虔 三絶畫詩書。”
(12).指 唐 李揆 之門第、人物、文學。《新唐書·李揆傳》:“ 揆 美風儀,善奏對,帝嘆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絶。”
(13). 唐 宋之問 之父 令文 富文辭、工書、力絕人,世稱三絕。見《新唐書·宋之問傳》。
(14). 唐 韋暠 善判、 李亘 工書, 彥伯 屬辭,時稱“河東三絕”。見《新唐書·徐彥伯傳》。
(15). 唐文宗 時,詔以 李白 之歌詩, 裴旻 之劍舞, 張旭 之草書為三絕。見《新唐書·李白傳》。
(16).三次斷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絶。” 宋 蘇軾 《夜夢》詩:“《易》韋三絶 丘 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