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讀原文
此去金沙江,日飲江中水。
此水來吾鄉,清冽孰比美。
我昔游五馬,行行到馬市。
遙知蜀西路,迢遞接西迤。
滬水五月渡,千載諸葛壘。
自從玉斧揮,河山劃表里。
漢祠安在哉,革囊亦已矣。
鐵鎖跨長虹,山川何迤邐。
臨流可賦詩,茫茫誰遣此。
念子儒雅風,慷慨燕趙士。
拔劍刌水犀,破浪跨琴鯉。
蜀山與滇山,長嘯風雲起。
方今聲教敷,文翁遠可企。
邊陲息瘴煙,春風生岸芷。
把我玉龍雪,溉彼桃共李。
一卷賦心傳,流芳古越巂。
詩詞問答
問: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讀的作者是誰?答:牛燾
問: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牛燾的名句有哪些?答:牛燾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2. 即元謀縣屬武定
參考注釋
金沙江
中國長江上游。長江從青海玉樹到四川宜賓岷江口,這一段叫金沙江,全長2316公里。總落差3300米,流經橫斷山區、高山深谷,虎跳峽江面與山頂高差3000米,水流湍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飲江
(1).向江中喝水。 宋 蘇過 《颶風賦》:“斷虹飲江而北指,赤雲夾日而南翔。”
(2).猶飲河。比喻不慕榮利,隱退自樂。 明 張居正 《奉旨迎母就養謝遣官郊勞疏》:“既以紓瞻雲陟屺之懷,奏甘膬以承歡,寧復憶饌鯉飲江之樂,候起居於八座,欣團聚於一堂。”參見“ 飲河 ”。
見“ 飲馬長江 ”。
中水
(1).水中。《國語·吳語》:“夜中,乃命左軍、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須。” 韋昭 註:“中水,水中央也。”
(2).指中官。古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龍紀”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曰:“ 共工 以水名官……中官為中水。”
符合水平面標準。《周禮·考工記·輿人》:“立者中縣,衡者中水。” 賈公彥 疏:“衡,橫也。橫者中於水,無高下也。”
清冽
澄清而寒冷
秋風清冽
清冽的山泉
聲音清冽激越
比美
媲美
五馬
太守的代稱
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馬市
以金帛或茶、鹽同邊區民族換馬的地方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遞 ”。1.遙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逓孤飛翼。”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遞,更和那風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谿縣》詩:“蠻音聞漸異,迢遞動鄉愁。” 清 孫枝蔚 《坐逆風船同趙天醉作》詩:“水程迢逓日將晡,風伯顛狂雨又俱。”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統照 《牧羊兒》詩:“故鄉迢遞。”
(2).指思慮悠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詗約》:“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雙棲,心迢遞。”
(3).高峻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三:“迢遞 槐江嶺 ,是為 玄圃 丘。”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南朝 梁 王錫 《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無極,行挽枯藤蹋危石。” 蘇曼殊 《無題》詩之二:“寄語 * 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4).曲折貌。《陳書·江總傳》:“喜園迢遰,樂樹扶疎。” 元 楊載 《詩法家數·七言古詩》:“七言古詩,要鋪敍,要有開合,有風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
(5).婉轉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詞:“恣樂追涼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猶有清歌迢逓,聲在芰荷深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一人奏繁華令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6).連綿不絕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逓,翠華葳蕤。” 唐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詩:“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山圍草木翠煙平,迢遰新城接舊城。”
(7).時間久長貌。 唐 韋應物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南館》詩:“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唐 元稹 《古決絕詞》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見“ 迢遞 ”。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諸葛壘
地名。又名 武侯壘 。 清 吳偉業 《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 隗囂宮 尚在, 諸葛壘 應荒。” 吳翌鳳 箋註:“《水經》: 沔水 又東經 武侯壘 南。 酈道元 註: 諸葛武侯 所居也,南枕 沔水 ,南有 亮壘 ,背山向水,中有小城。”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玉斧
(1).以玉飾柄的斧子。亦作為斧的美稱。《南史·陳紀上·武帝》:“公夙駕兼道,衣製杖戎,玉斧將揮,金鉦且戒,祅酋震慴,遽請灰釘。”《禮記·明堂位》“冕而舞《大武》” 唐 孔穎達 疏:“王者袞冕,執赤盾玉斧而舞 武王 伐 紂 之樂也。” 宋 曾覿 《壺中天慢》詞:“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 元 趙孟頫 《宮中口號》:“一時侍衛回身立,天步將臨玉斧來。” 清 錢謙益 《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詩之一:“紗燈玉斧儼垂旒,慟哭珠襦閟一丘。” 霅中人 《<中西紀事>後序》:“畫玉斧而不渝,鞏金甌於無缺。”
(2).仙斧,神斧。 宋 楊萬里 《九月十五夜月二絕句》之一:“ 吳剛 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誰信天峯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參見“ 玉斧修月 ”。
(3).喻媒人。 明 楊珽 《龍膏記·買卜》:“是結婚姻玉液瓊飴,成好事玉斧靈絲。”《群音類選·溉園記·中秋燒香》:“怎能得玉斧伐為柯,怎能得簫鳳共鳴和。”參見“ 冰斧 ”。
(4).人名。傳說為仙人 許翽 的小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卷二十:“﹝ 許穆 ﹞小男名 翽 字 道翔 ,小名 玉斧 。” 唐 韋應物 《萼綠華歌》:“世淫濁兮不可降,胡不來兮 玉斧 家。” 宋 蘇軾 《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至今 許玉斧 ,猶事 蕚緑華 。”
河山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表里
(1) 外表和內心;外面和裡面
互相為表里
與胥卒表里。(表里為奸,內外勾結。)——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衣服的面子與里子。亦泛指衣料
(3) 事物的內外情況,一切原委
明白了《五卅 * 》一案的表里
(4) 中醫指病在淺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內臟的症候
革囊
皮革做的袋子;也用以稱人的軀體
革囊胃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長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長橋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賦詩
吟詩;寫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紗帽烏皮幾,閒居懶賦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時間。”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雅風
(1).詩風,作詩的風氣。 唐 司空圖 《與王駕評詩》:“國初,上好文章,雅風特盛。”
(2).指《詩經》。 唐 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燕趙
(1).指 戰國 時 燕 趙 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 河北省 北部及 山西省 西部一帶。《史記·春申君列傳》:“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 燕 趙 無 齊 楚 , 齊 楚 無 燕 趙 也。” 唐 崔湜 《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詩:“余本 燕 趙 人,秉心愚且直。” 明 章美中 《秋思》詩:“涼風起 燕 趙 ,萬里浮雲陰。” * 《太行春感》詩:“從來 燕 趙 多豪傑,驅逐 倭 兒共一樽。”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 燕 趙 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後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長袂必留客,清哇鹹繞樑。 燕 趙 羞容止, 西 妲 慚芬芳。” 宋 蘇舜欽 《昇陽殿故址》詩:“髑髏今成堆,皆昔 燕 趙 面。”
水犀
(1).犀牛的一種。因生活於水中,故名。《國語·越語上》:“今 夫差 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韋昭 註:“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犀》:“水犀出入水中,最為難得……水犀皮有珠甲,山犀則無。” 清 趙翼 《嶺南物產圖》詩:“水犀角在鼻,石羊膽藏足。”
(2).見“ 水犀軍 ”。
(3).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草犀》﹝集解﹞引 陳藏器 曰:“草犀生 衛 、 婺 、 洪 、 饒 間,苗高二三尺,獨莖,根如細辛。生水中者名水犀。”
破浪
船頂著風浪一往直前
挪威人的船用高大的船首在海峽中破浪前進
蜀山
蜀 地山嶽的泛稱。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唐 溫庭筠 《錦城曲》:“ 蜀 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趙宗吉編修代祀西嶽》詩:“ 蜀 山千丈雪, 秦 嶺萬重雲。”
嘯風
(1).猶呼風。 漢 王粲 《大暑賦》:“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
(2).謂呼嘯而生風。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虎乃躍而出,奮迅躑騰,嘯風而逝。”
雲起
如雲湧起。比喻眾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現。《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漢 劉歆 《甘泉宮賦》:“離宮特觀,樓比相連,雲起波駭,星布彌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自 後漢 以來,碑碣雲起。”《雲笈七籤》卷二八:“糗糧山積,匠石雲起。” 汪辟疆 《唐人小說·<玄怪錄>敘錄》:“且小説自 貞元 、 元和 之間,作者雲起,情文互動。”
方今
現今;而今
方今之世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庖丁解牛》
聲教
聲威教化。《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漢 班固 《東都賦》:“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國學試風化下》詩:“英明高比日,聲教下如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國初聲教所被,固宜保塞稱藩者,享王恐後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參與文治聲教的事業,我們理當從命。”
文翁
漢 廬江 舒 人。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學官,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者為郡縣吏,每出巡視,“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 蜀 郡自是文風大振,教化大興。見《漢書·文翁傳》。後世用為稱頌循吏的典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但見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廣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鄭宣徽見寄》:“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 文翁 。” 清 姜埰 《雜詠》:“思 吳 失 張翰 ,化 蜀 愧 文翁 。”
邊陲
邊疆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玉龍
(1).龍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楊光欣 獲玉龍一枚,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喬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園即事》曲:“玉龍筆架,銅雀硯瓦,金鳳箋花。”
(2).傳說中的神龍。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詞:“醉跨玉龍游八極,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橋同李之純待月》詩:“跳上玉龍背,抱得銀蟾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題詩云:‘ 靈妃 齊駕玉龍回,留得清陰滿緑苔。’”
(3).指龍形的漏壺。 宋 張孝祥 《菩薩蠻》詞:“玉龍細點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殘雪。” 元 薩都剌 《章貢道中》詩:“憶得當年曾夜值,玉龍銀箭漏聲長。”
(4).喻劍。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擕玉龍為君死。” 王琦 匯解:“玉龍,劍也。” 唐 呂岩 《化江南簡寂觀磨劍贈侯道士》詩:“欲整鋒鋩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曉月·題梅》詞:“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元 張翥 《孤鸞·題錢舜舉仙女梅下吹笛圖》詞:“閒拈玉龍自品,愛冰姿與花爭潔。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呂岩 《劍畫此詩於襄陽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宋 張元 《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水滸傳》第十一回:“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清 秋瑾 《齊天樂·雪》詞:“朔風蕭瑟侵簾戶,誰喚玉龍起舞。” 毛 * 《念奴嬌·崑崙》詞:“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堯臣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天門泉》詩:“靜若僊鑑開,寒疑玉龍蟄。” 清 黃鷟來 《賦得匡廬篇壽韓霍岳觀察》詩:“冰車轉軸玉龍走,蒲牢出海鏗華鐘。”
(8).喻橋。 元 盍西村 《小桃紅·市橋月色》曲:“玉龍高臥一天秋。寶鏡青光透。星斗闌乾雨晴後。”
一卷
一排。《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只見裡面是小小的三間兩捲房子。前一捲三間,通連左右兩鋪,靠窗南炕;後一捲,一明兩暗。”
心傳
(1) 禪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經卷,以師徒心心相印傳授佛法
(2) 泛指世世代代相傳的學說
流芳
流傳美名
流芳百世
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