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陳賓五·其三

作者:何轉書 朝代:明代

懷陳賓五·其三原文

海上有神仙,可望不可即。

琅玕有美實,可思不可食。

秦皇漢武愚,奢願何由得。

感君青精飯,使我好顏色。

詩詞問答

問:懷陳賓五·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何轉書
問:懷陳賓五·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何轉書的名句有哪些?答:何轉書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職韻

參考注釋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有神

(1).神靈。有,助詞。《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 孔 傳:“神庶幾助我。”《大戴禮記·少間》:“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動,有神韻。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李玲修 《籠鷹志》:“他畫著,漸漸藝術感覺喚醒了,手平穩了,下筆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這雙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們也能發光。”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美實

(1).豐美的食物或果實。《漢書·彭宣傳》:“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 顏師古 註:“美實謂鼎中之實也。”《新唐書·五行志一》:“動植之類,各得其氣之偏者,其發為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鱗介、文采剛柔,亦皆得其一氣之盛。”

(2).美好的業績。《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 淵 ”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載 三國 吳 孫權 詔:“雖昔 竇融 背棄 隴右 ,卒占 河西 ,以定 光武 ,休名美實,豈復是過?”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夫禮有必隆,不得而殺,政有必舉,不得而廢。二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書美實。”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秦皇

指 秦始皇 。 漢 班彪 《王命論》:“ 秦皇 東遊以厭其氣, 呂后 望雲而知所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秦皇 滅典,亦造仙詩。” 唐 李白 《大獵賦》:“雖 秦皇 與 漢武 兮,復何足以爭雄。” 金 元好問 《游泰山》詩:“ 秦皇 憺威靈, 茂陵 亦雄材。” 清 閻爾梅 《歌風台》詩:“屋上龍交生 漢祖 ,山中蛇斬應 秦皇 。”

漢武

漢武帝 劉徹 的省稱。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 燕昭 無靈氣, 漢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獵賦》:“雖 秦皇 與 漢武 兮,復何足以爭雄?” 魯迅 《墳·看鏡有感》:“ 漢武 通 大宛 、 安息 。”

奢願

過分的願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夏》:“貲薄,不敢有奢願。” 清 黃景仁 《登鎮海城樓觀海》詩:“一越而三千,奢願何時釋?”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青精飯

即立夏吃的烏米飯。相傳首為道家 太極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後佛教徒亦多於陰曆四月八日造此飯以供佛。 唐 杜甫 《贈李白》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飯,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燭木,今名黑飯草,又名旱蓮草,即青精也。采枝、葉,搗葉,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時,蒸飯。曝乾,堅而碧色,收貯。如用時,先用滾水量以米數,煮一滾,即成飯矣……久服,延年益顏。” 謝無量 《西湖旅興懷伯兄五十韻》:“野寺青精飯,江湖白打錢。”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詩詞推薦

懷陳賓五·其三原文_懷陳賓五·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