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說原文
中原文獻有家模,講學還從張與朱。
酌古準今列條目,鎔經鑄史示師謨。
詎寧考據資談柄,欲見施行洽化樞。
昔未膻薌後知重,吁嗟此弊那能無。
詩詞問答
問:題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呂祖謙歷代制度詳說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文獻
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書籍
有家
(1).指家。有,詞頭。《易·家人》:“閒有家,志未變也。” 孔穎達 疏:“所以在初防閒其家者,家人志未變黷也。”
(2).指卿大夫。有,詞頭。《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傳:“卿大夫稱家。”
(3).謂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傳》:“妾聞‘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飲水,亦是人家媳婦。”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探姑》:“女 潤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講學
當眾講解闡述自己的學術理論
應邀出國講學
酌古準今
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明 張居正 《請專官纂修疏》:“今既匯為一書,固當深究本原,備詳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亦作“ 酌古準今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如酌古準今,談經論史,探性命之原,圖不朽之業,樂聲應氣,求而不孤者,則 劉君 、 鄭君 是矣。”《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
見“ 酌古準今 ”。
條目
(1) 規章、條約等的項目
(2) 字典、字典中的一整條
師謨
取法;師法。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胡亥 少習剋薄之教,長遵凶父之業,不能改制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 申 商 ,諮謀 趙高 ,自幽深宮,委政讒賊。”
寧考
謂亡父。《書·大誥》:“無毖於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 屈萬里 今註:“寧考,即文考。文考,乃金文中習見之語,謂亡父也。”
談柄
(1) 話柄;被人拿來做談笑資料的言行
(2) 古人談論時所執的拂塵
施行
執行,實施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洽化
謂普及教化。《南齊書·東南夷傳》:“量廣始登,遠 夷 洽化。 加羅王 荷知 款關海外,奉贄東遐。” 五代 牛希濟 《文章論》:“今朝廷思 堯 舜 洽化之文,莫若退 屈 、 宋 、 徐 、 庾 之學。”
膻薌
同“ 羶薌 ”。燒煮牛羊肉的氣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赤足絡繹來,大盤薦膻薌。”
知重
賞識;看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太傅 東海王 鎮 許昌 ,以 王安期 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 唐 康駢 《劇談錄·元相國謁李賀》:“ 元和 中,進士 李賀 善為歌篇, 韓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紳之間每加延譽。”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兒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李生 ﹞通曉吏事,又且廉謹明乾,甚為 深州 太守所知重。”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能無
反問語。猶能不。《論語·子罕》:“法文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左傳·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十:“人生非草木,能無感中情?”參見“ 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