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主·其四·調名本意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心識本淨無價寶。我人壽命牽生老。

五欲減水恆澆灌。無始已來常涸燥。

何時了。涅盤大海解脫槳。

般若清涼除煩惱。自開曉。

不出不沒如虛空。毀譽不動得證道。

詩詞問答

問:《空無主·其四·調名本意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識本

佛教語。謂自識本心,自見本性。 南朝 齊 張融 《答周顒書》:“未知高鑒,緣何識本?”

無價寶

謂極珍貴的東西。

我人

佛教語。我相與人相。與眾生相、壽者相,合稱我人四相。《圓覺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唐 王維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覩蔭界,何方置我人。” 唐 白居易 《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由是裂疑網,拔惑箭,漸離我人相者,日日有焉。”

壽命

(1)

(2) 生命的年限

狗的正常壽命估計是十二年

(3) 比喻事物存在或有效使用的期限

機器壽命

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內業》:“節其五欲,去其二凶。”

(2).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 * 。亦謂財欲、 * 、飲食慾、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法華經·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複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

(3).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雲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 * 發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

澆灌

(1) 澆水灌溉

運河的水澆灌大片的農田

(2) 把液體倒進模子裡

澆灌牆基

無始

(1).沒有起始。 南朝 齊 明僧紹 《正二教論》:“而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

(2).指太古。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七:“茫茫吾何思?林臥觀無始。”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一折:“貧道乃 東華上仙 是也。自從無始以來一心好道,修煉三田。”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第四章:“今設有人焉,自無始以來,無生死,無苦樂,無人世之罣礙,而唯有永遠之知識,則吾人所寳為無上之美術,自彼視之,不過蛩鳴蟬噪而已。”

已來

同“以來”

自董卓已來。——《三國志·諸葛亮傳》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涅盤

亦作“湼槃”。 1.佛教語。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亘”、“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 晉 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魏書·釋老志》:“湼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浄,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請秀長老疏》:“雖開方便之多門,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湼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2).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 《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一隻火中的鳳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大海

外海,並不封閉在海岬之間或不包括在海峽之內的那部分海洋

解脫

(1) 佛教指脫離苦惱,自在無礙

果解脫否。——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甩掉;脫身

諸事紛擾,使他無以解脫

(3) 開脫

為人解脫罪責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清涼

涼而使人清爽的

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煩惱

(1) 煩悶苦惱

自尋煩惱

(2) 煩擾

那伙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蕩寇志》

開曉

開導使明白。《後漢書·種暠傳》:“宣恩遠夷,開曉殊俗, 岷山 雜落皆懷服 漢 德。”《新唐書·王雄誕傳》:“遂單騎造壘門,陳國威靈,因開曉禍福。” 清 王夫之 《家世節錄》:“閒坐則舉先正語錄,辯析開曉。”

不沒

(1).不能終天年。指非自然死亡。《禮記·檀弓下》:“﹝ 陽處父 ﹞行並植於 晉國 ,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 鄭玄 註:“沒,終也。” 孔穎達 疏:“言不得以理終沒其身。”《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楚王 其不沒乎?” 杜預 註:“不以壽終。”

(2).不沉沒。《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非有﹞ 智伯 灌激之害” 李善 注引《史記》:“ 晉 智伯 攻 晉陽 ,引 汾水 灌其城,不沒者二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3).不埋沒。 宋 曾鞏 《范貫之奏議集序》:“公言之不沒,豈獨見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於無窮也。”

虛空

心中無著落

毀譽

毀損與讚譽

《京都紀事》播放後,毀譽不一

證道

猶悟道。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漢儒誤讀<論語>》:“予舊曾為中庸之説,謂《中庸》者,吾儒證道之書也。”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吾輩求友之勝己者,欲以證道,所謂三上 洞山 ,九到投子是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紫 * 》:“時有僧善參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講《楞嚴》。生每聽一節,都言非是,乃曰:‘使吾病痊,證道何難。’”

詩詞推薦

空無主·其四·調名本意八首原文_空無主·其四·調名本意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