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遣懷次畢宗仁用老杜韻原文
長恨流光暗裡催,又逢小至客邊來。
衰顏縱酒生春色,壯志憂時未死灰。
日影或遺南苑地,陽和不到北枝梅。
柴桑老子何蕭散,爛醉乾坤幾萬杯。
詩詞問答
問:冬至遣懷次畢宗仁用老杜韻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冬至遣懷次畢宗仁用老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冬至遣懷次畢宗仁用老杜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長恨
(1).猶言遺恨千古。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所懷不章,長恨黃泉。”《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許。”
(2).指千古之遺恨。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長歌欲 * ,彌起長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長恨歌》的略稱。 唐 白居易 《編集拙詩戲贈元九李二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暗裡
(1) 暗中
(2) 在心裡
小至
冬至後一日。一說冬至前一日。 唐 杜甫 《小至》詩 仇兆鰲 題解:“《唐會要》:‘ 開元 八年,中書門下奏《開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至日視朝。’相傳小至為冬至前一日,據《會要》小至是第二日。《杜臆》:若以小至為冬至前一日,則詩不當雲添綫、動灰矣。” 浦起龍 心解:“玩詩意,當指至後一日,更以卷後《小寒食》詩證之,益信。” 錢謙益 箋注引 邵寶 曰:“小至謂至前一日,如小寒食之類。” 明 宮偉鏐 《念奴嬌》詞:“帆影拖霜逢小至,畫舫水嬉微怯。”
客邊
(1).猶客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 東坡 雲]小官今日薄酒一杯,特來還敬。[正末雲]大人,客邊何勞如此?”《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小生客邊得遇芳容,三生有幸。” 明 戴冠 《題姚少師畫竹》詩:“客邊偶寫龍孫譜,忘卻 江 南有此君。”《紅樓夢》第二六回:“﹝ 黛玉 ﹞又回思一番:‘雖説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
(2).猶言客人或外地人。 張天翼 《譚九先生的工作》:“民教館那幾位並不是我們鎮上的,他們只是個客邊,怎么倒要他們來作主呢?”
衰顏
衰老的容顏。 隋 尹式 《別宋常侍詩》:“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宋 梅堯臣 《雪中廖宣城寄酒》詩:“任從六花壅船戶,滿酌春色生衰顏。” 清 方文 《將近樅陽舟中遣興》詩:“今歸衡茅下,身倦且休閒。蒔蔬與種藥,聊以駐衰顏。”
酒生
賣酒的人;酒店中的夥計。《水滸傳》第十回:“話説當日 林沖 正閒走間,忽然背後人叫,回頭看時,卻認得是酒生兒 李小二 。”《醒世姻緣傳》第八回:“走堂的過賣,提壺的酒生,站住了腳,在店後邊聽。” 黃肅秋 校註:“酒生,賣酒的堂倌。”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壯志
豪壯的志願、襟懷;偉大的志向
壯志未酬
憂時
憂念時事。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詩》:“避難移家適遠鄉,憂時一夜百迴腸。”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於是朝廷贈答之風衰,草野憂時之言作矣。”
死灰
(1)
(2) 完全熄滅的火灰,因其顏色為灰白色,用以形容類似的顏色
眼睛裡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懶,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日影
日光照射物體所成的陰影
南苑
(1).御苑名。因在皇宮之南,故名。歷代所指不一。《宋書·明帝紀》:“以 南苑 借 張永 ,雲‘且給三百年,期訖更啟’。”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唐 溫庭筠 《河傳》詞:“天際雲鳥引晴遠,春已晚,煙靄渡 南苑 。”
(2).即 南海子 。在 北京 永定門 外, 明 永曆 中始建為園囿。 清 置總尉防禦等官把守,其中養殖禽獸,專供皇帝遊獵享樂。《清一統志》:“ 南苑 在京城 永定門 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 元 為 下馬飛放泊 , 明 永樂 中增廣,亦名 南海子 。周圍繞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時命禁旅行圍,以肄武事。” 清 趙翼 《南苑大閱恭紀》詩:“雪晴 南苑 曙光皚,翠輦親臨閲武來。”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爛醉
沉醉;酩酊大醉
喝個爛醉方休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