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終南山雜詠·渼陂

作者:李騊 朝代:宋代

游終南山雜詠·渼陂原文

望極空濛清滿懷,更尋遺蹟步高台。

日斜林杪增光去,風靜山尖倒影來。

萬頃澄瀾春漲碧,一川秀色暝陰開。

坐中自有江湖興,未放陂南畫舸回。

詩詞問答

問:游終南山雜詠·渼陂的作者是誰?答:李騊
問:游終南山雜詠·渼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游終南山雜詠·渼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2. 按:《金石萃編》引《石墨鐫華》:“崇寧二年六月一日,李騊通判秦中,留題終南,而鄠令崔珙書刻石。騊詩珙書,皆不離宋人本色。”

參考注釋

空濛

見“ 空濛 ”。

滿懷

(1) 指整個前胸部分

撞了個滿懷

(2) 適齡的母畜全部懷孕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林杪

樹梢,林外。 晉 陸機 《感時賦》:“猿長嘯於林杪,鳥高鳴於雲端。” 唐 柳宗元 《與崔策登西山》詩:“連袂渡危橋,縈迴出林杪。” 清 方文 《秋雨柬齊介人》詩:“霽色動林杪,期君過石橋。” 沙汀 《困獸記》五:“這是一個晴明的早晨。昨天的陰雲已經光了,天色一碧,太陽正從遠處的林杪上面上升起來。”

增光

增添光彩

為國增光

山尖

山頂。 唐 羅隱 《蜂》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天雨花》第一回:“試看那個山尖後,一枝斜露像槍纓。” 楊朔 《雪花飄飄》:“山神廟蓋在一座山尖上。”

倒影

倒立的影子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澄瀾

(1).清波。 隋 虞世基 《奉和幸江都應詔》:“澄瀾浮曉色,遙林卷宿煙。”

(2).指澄清波瀾。 唐 駱賓王 《上樑明府啟》:“水鏡澄瀾,照翔鸞之舞影;鳴琴動操,葉馴翬之雅音。” 清 黃景仁 《登鎮海城樓觀海》詩:“避風無爰居,澄瀾有水伯。”

春漲

春季水漲。 唐 杜荀鶴 《送人歸淝上》詩:“ 巢湖 春漲 喻溪 深,纔過 東關 見故林。” 宋 陸游 《成都書事》詩之二:“廢苑煙蕪迎馬動,清江春漲拍堤平。” 清 曹寅 《雨霽過滄浪亭》詩:“赤欄晼晚添春漲,皷角頻疑小隊來。”

一川

(1).一條河流。《漢書·溝洫志》:“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 豫章水 出 贛縣 西南而北入 江 ,蓋控引眾流,總成一川。”

(2).一片平川;滿地。多用於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詩之一:“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 宋 賀鑄 《青玉案》詞:“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元 趙顯宏 《滿庭芳·耕》曲:“耕田看書,一川禾黍,四壁桑榆, * 也有歡娛處,莫説其餘。”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暝陰

猶陰暗。 宋 宋祁 《擬杜子美峽中意》詩:“驚風借壑為寒籟,落日容雲作暝陰。”

坐中

(1).座席之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項羽 既饗軍士,中酒, 亞父 謀欲殺 沛公 ,令 項莊 拔劍舞坐中,欲擊 沛公 , 項伯 常禁止之。”

(2).舊時京劇班社在演出進行中,後台設有“帳桌”,由“文武總管”坐守桌旁,指揮全班業務,叫做“坐中”。目前劇團管理後台工作已不採取此種形式。

南畫

畫派之一,亦稱“南宗畫”,對“北宗畫”而言。 明 代畫家 董其昌 倡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本於禪宗分“南頓”、“北漸”之義。“南宗畫”即文人畫。 郭沫若 《我的童年》:“但一和 蘇 字接觸起來,那种放漫的精神,就和從工筆畫移眼到南畫一樣了。”

標籤:終南山

詩詞推薦

游終南山雜詠·渼陂原文_游終南山雜詠·渼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