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樓吟·阮圓海太常招同薛千仞、張深之、戴初士及顧眉生校書劇燕

作者:王翃 朝代:明代

原文

鶯鏤輕塵,蛛縈小練,飄風蹴起春雪。

珠衣招秀影,移來乍淩波纖月。

才華超鄴。

合四座清光,分妍斗潔。

層裀接。

瓊台仙阮,冷巢香蝶。

山屏,夜隱芙蓉,對舞鬟雲聚,蠟葩煙結。

手宜卮色潤,醉問取金聲誰絕。

江南詞客。

有狂巾灑酒,名花流睫。

眉情發。

酡顏破笑,暈潮侵頰。

詩詞問答

問:《翠樓吟·阮圓海太常招同薛千仞、張深之、戴初士及顧眉生校書劇燕》的作者是誰?答:王翃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八部

參考注釋

輕塵

(1).塵土。塵土質輕,易於飛揚,故稱。 晉 木華 《海賦》:“若乃霾曀潛銷,莫振莫竦。輕塵不飛,纖蘿不動。” 唐 溫庭筠 《題李處士幽居》詩:“水玉簪頭戴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花月痕》第三三回:“綉幰珠簾都不下,輕塵一任上烏雲。”

(2).形容女子姿態飄逸。《隋唐演義》第二十回:“ 煬帝 舉目往上一看,果然有宮人擁一位女子,態度幽嫻,輕塵奪目。”

飄風

旋風;暴風

四時之內,飄風怒吹,或西發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 赤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淩波

1.行於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漢 嚴忌 《哀時命》:“勢不能凌波以徑度兮,又無羽翼而高翔。” 晉 束晳 《補亡詩·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鯉。”《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寺僧平時吃著十方,此際料沒得有凌波出險、載米上門的了。”

2.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凌波微步,羅韤生塵。” 南朝 梁 蕭紀 《同蕭長史看妓》詩:“寧殊值行雨,詎減見凌波。” 明 徐復祚 《紅梨記·初會》:“想他凌波偏稱,羅襪內藏著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綠雪堂集》:“ 錢舜舉 《華清出浴圖》云:‘…… 沉香亭 北何人見,偷寫《凌波飛燕圖》。’”

3.奔騰的波浪;波濤。《文選·郭璞<江賦>》:“撫凌波而鳧躍,吸翠霞而夭矯。” 李善 註:“《廣雅》:‘凌,馳也。’《上林賦》:‘馳波跳沫。’”

纖月

未弦之月,月牙。 唐 杜甫 《夜宴左氏莊》詩:“風林纖月落,衣露淨琴張。” 明 唐順之 《村夜》詩:“纖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清 納蘭性德 《如夢令》詞:“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

才華

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的)

才華出眾

四座

指坐在周圍的人

她那燦爛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驚動了四座。——《第二次考試》

清光

(1).清美的風彩。多喻帝王的容顏。《漢書·晁錯傳》:“今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猶五帝之佐也。”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見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竊念臣等,自臨邊鄙,久阻闕廷,入對清光,人臣所願。”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驚傳詔,奉清光,疑錯報,幸 平陽 。”

(2).清亮的光輝。多指月光、燈光之類。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詩:“歡飫終日,清光欲暮。” 唐 崔備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詩:“剪燭清光發,添香煖氣來。” 明 劉基 《雪中》詩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圖得清光好照書。”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著他們的臉。”

瓊台

亦作“璚臺”。1.相傳為 桀 紂 所建的玉台。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 紂 之昏亂,欲討諸侯,使 飛廉 惡來 誅戮賢良,取其寳器,埋於 瓊臺 之下。” 晉 潘尼 《乘輿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興 瓊臺 。”

(2).玉飾的樓台,亦泛指華麗的樓台。 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詩:“ 涪 右眾山內, 金華 紫崔嵬。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 清 朱鶴齡 《游靈岩山賦》:“方 吳 之盛,香徑鋪棻,璚臺對整。”《鏡花緣》第四七回:“遠遠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瓊臺玉洞,金殿瑤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別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縣 天台山 西北。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 雙闕 雲聳以夾路, 瓊臺 中天而懸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長老》詩:“暫向 天臺 參眾真, 虎丘 風月遠隨身。 瓊臺 肯便長棲去,無限人間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記》:“如 桃源 為 劉 阮 遇仙處,及 瓊臺 雙闕 ,號為 天臺 第一景者,路東西不相值,遂未獲至。”

山屏

形如屏風的山崖。 南唐 韓熙載 《漂水無相寺》詩:“ 無相 景幽遠,山屏四面開。” 宋 鄧忠臣 《詩呈同院》:“山屏當戶列,瀑布入溪流。” 元 周伯琦 《紀行》詩:“夾岸山屏展,穿沙水帶縈。” 黃裳 《新婚夫婦》:“天更暗了,對岸的山屏和眼前的樹木都成了一片黑。”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鬟雲

形容鬟髻美如烏雲。 清 捧花生 《秦淮畫舫錄·紀麗·陸元寶》:“或有以諧語入者,蝤蠐低俯,紅入鬟雲,婀娜嬌羞,令人不可褻玩。”

問取

問,詢問。取,助詞,無義。 唐 岑參 《與鮮于庶子泛漢江》詩:“ 山公 醉不醉,問取 葛疆 知。”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清 納蘭性德 《洞仙歌·詠黃葵》詞:“鉛華不御,看道家妝就。問取旁人入時否?”

金聲

(1).指鉦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顏師古 註:“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軾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南詞

(1).指南戲、南曲或崑曲。 明 徐渭 有《南詞敘錄》、 魏良輔 有《南詞引正》, 清 呂士雄 有《南詞定律》,都是論南戲或崑曲的專著。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二:“ 瞿宗吉 ,號 山陽道人 ,有《餘清》及《樂府遺音》等集,皆南詞也。”

(2).指彈詞一類說唱故事。 清 范祖述 《杭俗遺風》:“南詞者,説唱古今書籍,編七字句,坐中開口彈絃子,打橫者佐以洋琴……每本四、五回,稱為唱書先生。”

灑酒

把酒澆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翱 《祭硤州李使君文》:“臨君之喪,灑酒以決。”

名花

1.名貴的花。 2.有名的美女。舊時常指名妓。亦指有名的交際花。

酡顏

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

破笑

(1).開顏微笑。 清 曾異撰 《江北道中》詩:“當壚村店女,破笑卻如嗔。” 清 納蘭性德 《杏花》詩之五:“凝粧似解登垣望,薄怒何當破笑迎。”

(2).放聲大笑。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鬼拔樹》:“ 曹州 一農民,一日行道中,忽驟雨,聞空中人語云:‘敢否?’俄又聞大笑聲。此人行半里,見道左大柳樹拔根出,擲之十步外,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麥籠許。蓋神拔樹偃坐泥中破笑耳。”

詩詞推薦

翠樓吟·阮圓海太常招同薛千仞、張深之、戴初士及顧眉生校書劇燕原文_翠樓吟·阮圓海太常招同薛千仞、張深之、戴初士及顧眉生校書劇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