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復用塗字韻喜予從東坡游作三篇見寄次韻答之後篇柬劉壯輿·其二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原文

東坡十年作謗書,多情杖屨作歸塗。

雪堂公去頗削跡,來禽青李皆已枯。

秋風醉索武昌魚,腳敲兩舷聲函胡。

只今諸生典刑在,他日明公游石渠。

詩詞問答

問:《何生復用塗字韻喜予從東坡游作三篇見寄次韻答之後篇柬劉壯輿·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謗書

(1).誹謗和攻訐他人的書函。《戰國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樂羊 將,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樂羊 反而語功。 文侯 示之謗書一篋。 樂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顥 《結定襄郡獄效陶體》詩:“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指《史記》。《後漢書·蔡邕傳》:“昔 武帝 不殺 司馬遷 ,使作謗書,流於後世。” 李賢 註:“凡史官記事,善惡必書。謂 遷 所著《史記》,但是 漢 家不善之事,皆為謗也。” 宋 洪邁 《容齋隨筆·謗書》:“ 司馬遷 作《史記》,於《封禪書》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備,故 王允 謂之謗書。”

(3).泛稱有直言指斥或毀謗內容的史傳、小說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後漢書>誤仿<史記>》:“且序酷吏必屢稱天子以為能,未免露謗書之意。” 柯靈 《香雪海·題材問題一解》:“《水滸傳》之後有《續水滸傳》(《蕩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題材,卻乾脆成了一部農民起義的謗書。”

多情

重感情;富於感情,多指重愛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歸塗

亦作“ 歸途 ”。1.返回的路途。 晉 陸機 《贈從兄車騎》詩:“感彼歸塗艱,使我怨慕深。” 宋 蘇軾 《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歸塗千里盡風荷,清唱一聲聞《露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鴻漸》:“設帳都門,歸塗遇寇。”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墨子 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

(2).猶歸趨,最終的途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若總其歸塗,則數窮八體。”

雪堂

宋 蘇軾 在 黃州 ,寓居 臨皋亭 ,就東坡築 雪堂 。故址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東。 宋 蘇軾 《雪堂記》:“ 蘇子 得廢圃於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 清 葉申薌 《本事詞》卷下:“ 崑山 黃由 帥 蜀 時,道經 黃州 ,其室 胡給事 晉臣 之女,工翰墨,游 雪堂 ,親書 蘇長公 前、後《赤壁賦》於壁間。”

削跡

見“ 削跡 ”。

亦作“ 削跡 ”。1.削除車跡。謂不被任用。《莊子·讓王》:“ 夫子 再逐於 魯 ,削跡於 衛 ,伐樹於 宋 。” 明 李贄 《復周南士書》:“然削跡伐木,餓 陳 畏 匡 ,其得免者亦幸耳,非勝算也。” 清 錢謙益 《康文初六十壽序》:“至如余之不肖,削跡竄逐,固無足道者。”

(2).消蹤匿跡。謂隱居。《莊子·山木》:“削跡捐勢,不為功名。”《後漢書·隗囂傳》:“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乞身。”《北齊書·楊愔傳》:“ 愔 遂棄衣冠於水濱若自沉者,變易名姓,自稱 劉士安 ,入 嵩山 ,與沙門 曇謨徵 等屏居削跡。” 清 顧炎武 《路光祿書來敘江東同好諸友一時徂謝感嘆成篇》詩:“削跡行吟久不歸,修門舊舘露先晞。”

來禽青李

晉 王羲之 《與蜀郡守朱書帖》的別稱。因其首有“青李來禽”,故名。 宋 蘇軾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只有《來禽青李帖》,他年留與學書人。”亦省稱“ 來禽 ”。 唐 溫庭筠 《洞戶二十二韻》:“畫圖驚《走獸》,書帖得《來禽》。”參閱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右軍書記》。

秋風

秋天的風

武昌魚

三國 吳 嗣主 孫晧 從 建業 遷都 武昌 ,丞相 陸凱 進諫,疏中引童謠:“寧飲 建業 水,不食 武昌 魚”。見《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武昌 魚指 武昌 附近所產的團頭魴。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秋來倍憶 武昌 魚,夢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贄 《與劉肖川書》:“但恐檀越遠去,外護無依,不肖當為 武昌 魚,任人膾炙矣。”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才飲 長沙 水,又食 武昌 魚。”

函胡

同“含糊”。重濁而含混

南聲函胡。——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罰

釋之典型,國憲以平。——《漢書·敘傳下》

(3) 受死刑

屈招藥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元· 關漢卿《竇娥冤》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明公

舊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東觀漢記·鄧禹傳》:“明公雖建蕃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 唐 元稹 《酬李十六》詩:“明公將有問,林下是靈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得明公提攜,萬千之幸!”

石渠

(1).石築的水渠。 漢 劉楨 《公宴》詩:“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 唐 孟浩然 《病癒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詩:“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見“ 石渠閣 ”。

詩詞推薦

何生復用塗字韻喜予從東坡游作三篇見寄次韻答之後篇柬劉壯輿·其二原文_何生復用塗字韻喜予從東坡游作三篇見寄次韻答之後篇柬劉壯輿·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