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原文
祭以時惟孟,嘗因節屆貞。
肅雍欽陟降,悽愴仰昭明。
元酒於尊薦,嘉粢我簠盛。
露霜無那感,寒暑不禁情。
似覺羹牆見,如聞謦欬聲。
禮儀欣告備,綏我假思成。
詩詞問答
問: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以時
(1).按一定的時間。《管子·幼官》:“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註:“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獺祭魚,然後修澤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史記·孝文本紀》:“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
(2).及時,即時。《漢書·匡衡傳》:“ 衡 、 譚 ( 甄譚 )居大臣位,知 顯 ( 石顯 )等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宋 興, 乾德 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於是著發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肅雍
見“ 肅雝 ”。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昭明
(1).顯明;顯著。《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孔 傳:“昭亦明也。” 宋 司馬光 《<呂獻可章奏集>序》:“君子之譏著之策書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廼今聖化昭明,觀人文以化成天下。”
(2).使顯明。《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 漢 班固 《典引》:“臣固常伏刻誦聖論,昭明好惡,不遺微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乃共勒嘉石,昭明芳烈。”
(3).光明。《詩·大雅·既醉》:“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高亨 註:“昭明,光明也。”《韓詩外傳》卷三:“故天不變經,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 明 吳承恩 《<淮郡文獻志>後序》:“又何以對古開來,博大昭明,若斯也哉。”
(4).指炎神。《楚辭·王褒<九懷·昭世>》:“使 祝融 兮先行,令 昭明 兮開門。” 王逸 註:“炎神前驅。”
(5).星名。《史記·天官書》:“昭明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 司馬貞 索隱:“《釋名》為筆星,氣有一枝,末鋭似筆。”
(6).古宮殿名。 三國 吳 孫晧 於 甘露 二年建。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夏六月,起 顯明宮 ” 裴松之 注引 晉 無名氏《太康三年地記》:“ 昭明宮 方五百丈, 晧 所作也。避 晉 諱,故曰 顯明 。”
(7).人名。相傳為上古 玄王 契 的兒子, 商 成湯 的祖先。見《荀子·成相》。
(8).人名。 夏 禹 之臣。相傳與 伯封叔 作衍歷。見 宋 羅泌 《路史·後紀十二·夏後氏》。
(9). 南朝 梁武帝 長子 蕭統 的諡號。曾召集文士編撰《文選》三十卷,輯錄 秦 漢 以來詩文,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參閱《梁書·昭明太子統傳》。
元酒
即玄酒。古代祭祀時當酒用的水。《太平御覽》卷五九七引 漢 桓譚 《新論》:“元酒不如 倉吾 之醇。” 明 何景明 《贈蕭文彧號古峰序》:“摽支、野鹿,貌之古矣;太羹、元酒,文之古矣。”元,一本作“ 玄 ”。
無那
(1).無奈,無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 汶上 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這裡粉頸低垂,蛾眉頻蹙,芳心無那,俺可甚‘相見話偏多’?” 清 吳兆騫 《感懷詩呈家大人》:“獨憐積毀能銷骨,無那銜寃易斷腸。”
(2).猶無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對郎羞懶無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生 ﹞固卻之;女不去,應對間,嬈婉無那。”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羹牆
《後漢書·李固傳》:“昔 堯 殂之後, 舜 仰慕三年,坐則見 堯 於牆,食則覩 堯 於羹。”後以“羹牆”為追念前輩或仰慕聖賢的意思。 宋 李綱 《邀說十議·議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見之於羹牆。”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謦欬
(1) 咳嗽
利喉曰謦欬——《通俗文》
行路過者,稍顧視謦欬皆呵止也。——陸游《老學庵筆記》
(2) 談笑
昆弟親戚之謦欬。——《莊子·徐無鬼》
隔顏色而可親謦欬。——《清史稿》
禮儀
禮節和儀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原文_孟冬時享太廟禮成有述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