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原文
曾約還康山,披蓑共春鋤。
東林縛我屋,西崦置子廬。
詩詞問答
問: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魚韻
參考注釋
披蓑
(1).著蓑衣。 五代 崔道融 《田上》詩:“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宋 范成大 《有懷石湖舊隱》詩:“冷雲著地塘蒲晚,誰為披蓑暖釣磯。”
(2).蓑衣。 王統照 《號聲·司令》:“ 於五 躺在草作的披蓑上沒做聲。”
春鋤
指春季鋤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穀》:“春鋤起地,夏為除草。”《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錯誤地解散十八個“自發社”的教訓》:“有不少集體興修了塘壩,進行了春耕春鋤。”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西崦
(1).西山。 唐 戴叔倫 《北山游亭》詩:“西崦水泠泠,沿岡有游亭。” 宋 蘇軾 《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明 高啟 《寄題鄞縣青山寺鍾秀樓》詩:“西崦暮鐘時,憑闌共僧語。”
(2).指 崦嵫山 。傳說中的日落處。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東榑纔吐, 西崦 已仄。”參見“ 崦嵫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原文_履道見和復答之十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