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牌令

作者:李景雲 崔時佩 朝代:明代

蠻牌令原文

貼:他人行別樣親。我跟前取次看。

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鴻案。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

俺跟前惡語傷人九夏寒。回頭看。

你這離魂倩女。怎發付擲果潘安。

詩詞問答

問:蠻牌令的作者是誰?答:李景雲 崔時佩
問:蠻牌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六十種曲 南西廂 第二十二出

參考注釋

他人

別人

不許他人干涉

別樣

與以前說出或考慮的有區別的或不同的

別樣東西

跟前

(1) 面前,附近——單用,前面沒有名詞

他靠在沙發上,跟前有一大堆書報

你往跟前站站,讓我仔細看看

老王坐在床跟前的沙發上

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儒林外史》

(2) 身邊

您跟前有幾個小孩?

這孩子爹娘不在跟前,全靠鄰居們照管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更做道

見“ 更做 ”。

孟光

東漢 隱士 梁鴻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隱居於 霸陵山 中,以耕織為生。後至 吳 。 鴻 為傭工,每食時, 光 必舉案齊眉,以示敬愛。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作為古代賢妻的典型。 宋 司馬光 《送酒與邵堯夫因戲之》詩:“請君呼取 孟光 飲,共插花枝煮藥苗。”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別樣的親,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鴻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辭婚》:“但俺小姐德不下於 孟光 ,狀元才可超於 司馬 ,堪為佳配。” 清 鈕琇 《觚賸·睞娘》:“ 孟光 同隱,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為虛語。”

梁鴻案

東漢 梁鴻 家貧好學,不仕,與妻 孟光 隱居 霸陵 山中,以耕織為業。後避禍去 吳 。居人廡下,為人舂米,歸家, 孟光 為之備食,舉案齊眉。世傳為嘉話。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以“梁鴻案”概敘其事,寓夫妻恩愛之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別樣親,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鴻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參成》:“我雖慚 司馬 之琴,願舉 梁鴻 之案。”《紅樓夢》第四九回:“那‘鬧簡’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幾時 孟光 接了 梁鴻 案?’這五個字不過是現成的典,難為他‘是幾時’三個虛字問的有趣。”

別人

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其他的人

認真考慮別人的意見

甜言美語

(1).猶言說好聽的話。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二折:“你可是甜言美語的,出家人那裡不是積福處。”

(2).指好言好語。《水滸傳》第七五回:“太尉到那裡,須是陪些和氣,用甜言美語撫恤他眾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

三冬

冬季。三個冬天

不說風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鶴《溪居叟》

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漢書·東方朔傳》

惡語傷人

指用惡毒的話去中傷別人

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

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跟前惡語傷人六月寒——《西廂記》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離魂倩女

據《太平廣記》卷三五八引 唐 陳玄祐 《離魂記》載: 唐 張鎰 居 衡州 ,其 * 名 倩娘 ,“端妍絶倫”。其 甥王 宙“幼聰悟,美容範”, 鎰 甚器重,常說:“他時當以 倩娘 妻之。”後 鎰 忽以女別字,“女聞而鬱抑。” 宙 亦恚恨,託言赴京,買舟遽行。至山郭數里,夜半 倩娘 忽至,遂絜與俱遁。五年後, 宙 攜妻、子歸 衡州 。 宙 詣 鎰 謝罪。 鎰 大驚,以其女 倩娘 臥病在床,數年未離閨閣。使人驗之,果見 倩娘 在舟中。“顏色怡暢。”迎女歸,與臥床之 倩娘 “翕然相合為一體”。 元 鄭光祖 有《倩女離魂》雜劇演此事。後以“離魂倩女”喻指痴情美女。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為頭兒看,看你箇離魂 倩女 ,怎發付擲果 潘安 。” 明 唐寅 《收江南》詞:“好似離魂 倩女 ,鎮相隨。” 嬴宗季女 《六月霜·前提》:“痛離魂 倩女 ,寃同精衛;浮雲夫壻,忍甚 秋胡 。”亦省作“ 離魂女 ”。 明 湯顯祖 呂碩園 《還魂記·急難》:“俺滿意兒待駟馬過門,和你離魂女同歸氣高。”

發付

打發

擲果潘安

晉 潘岳 ,字 安仁 ,貌至美,少時出遊,婦女都丟果子給他,於是滿載而歸。見《晉書·潘岳傳》。後以“擲果潘安”比喻美男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看你箇離魂倩女,怎發付擲果 潘安 。”亦作“ 擲果潘郎 ”。 唐 司空圖 《馮燕歌》:“擲果 潘郎 誰不慕,朱門別見紅妝露。”

詩詞推薦

蠻牌令原文_蠻牌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