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壽昌迎母東歸

作者:呂大防 朝代:宋代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

去年謫守豫章南,楚岸方舟鷁首銜。

君便得親誇綵服,我方違養苦征帆。

春來重到青山郭,膝下同榮□綺衫。

尤愛中條更相類,板輿時可到西岩。

詩詞問答

問: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作者是誰?答:呂大防
問: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朱壽昌迎母東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呂大防的名句有哪些?答:呂大防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鹹韻

2. 以上《宋詩拾遺》卷九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謫守

因罪貶謫流放,出任外官或守邊。《魏書·刑罰志》:“自非大逆手 * 者,請原其命,謫守邊戍。”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慶曆 四年春, 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

豫章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楚岸

楚 地江河水邊的陸地。 唐 杜甫 《纜船苦風戲題四韻》:“ 楚 岸朔風疾,天寒鶬鴰呼。” 唐 黃滔 《雁》詩:“ 楚 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來期。” 明 高啟 《賦得履送衍上人》:“穩稱遊方腳,新編 楚 岸蒲。滑欺峰頂石,危怯世間途。”

方舟

兩船相併。《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成玄英 疏:“兩舟相併曰方舟。” 漢 班固 《西都賦》:“方舟並騖,俛仰極樂。”《梁書·武帝紀上》:“ 鄖城 、 竟陵 間粟,方舟而下; 江陵 、 湘中 之兵,連旗繼至。” 唐 陳希烈 《奉和聖制三月三日》:“錦纜方舟渡,瓊筵太樂張。”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汰侈》:“ 江 南風俗,春中有競渡之戲,方舟並進,以急趍疾進者為勝。” 清 方文 《留別宋子建徐闇公》詩:“春雨方舟海上來,簫聲長近 鳳凰臺 。”

鷁首

(1).船頭。古代畫鷁鳥於船頭,故稱。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葉法善》:“ 法善 徐謂侍者曰:‘取我黑符投之鷁首。’”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甘棠失目》:“岸先檥巨舟,即挽使登。鷁首掛金書牌,刻‘敕賜職醫’字。” 明 張煌言 《舟行阻風口號》之二:“明朝鷁首還東指,禁得誰摶萬里風。” 蔡元培 《美術的起原》:“﹝歌詞﹞偶然有出於好奇心的:如 澳 人初見汽車的噴煙,與商船的鷁首,都隨口編作歌詞。”

(2).泛指船。《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 宋 京鏜 《雨中花·重陽》詞:“惜別未催鷁首,追歡且醉蛾眉。” 清 金人瑞 《送李寶弓司理內召》詩之二:“公代豸冠來接事,我從鷁首得陪游。”

違養

指父母或尊長去世。 唐 元稹 《唐故河南元君墓志銘》:“先府君違養之歲,前累月而季父侍御史府君捐舘。” 明 袁宗道 《封知縣劉公墓志銘》:“書至則 封公 以仲春違養矣。” 明 章懋 《費太常小傳》:“ 伯玉 已登鄉舉而享年不久,既而父亦違養。”

征帆

指遠行的船。 南朝 梁 何遜 《贈諸舊遊》詩:“無由下征帆,獨與暮潮歸。” 宋 張先 《離亭宴》詞:“更上玉樓西,歸雁與征帆共遠。” 清 黃燮清 《吳江嫗》詩:“征帆自北來,晚泊 吳江 湄。”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下同

指下面說的跟這裡說的相同(多用於附註)

中條

(1).謂排列次序居中的一項。《禮記·王制》“凡執技,論力” 唐 孔穎達 疏:“執技之事凡有三條……中條論執技之人,並射御之外祝史醫卜之等。”

(2).懸掛在廳堂正中的尺寸較大的字畫。也叫“中堂”。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器玩·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捲軸者,止有中條、斗方及橫批三式。”

更相

相繼;相互。《史記·張丞相列傳》:“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後三人竟更相代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予與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談·談異七·兩五鬼》:“ 五代 時, 南唐 馮延巳 及弟 延魯 ,與 魏岑 、 陳覺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時人謂之五鬼。”

板輿

(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漢書·王莽傳下》“朝見挈茵輿行” 顏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豈今之板輿而鋪茵乎?” 唐 高彥休 《唐闕史·李丞相特達》:“蹇驢村僕,不得與鳴珂武衛者較進……伺板輿出,拜於道左。” 清 魏源 《客懷》詩之六:“地平如板輿,天覆如穹廬。”

(2).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後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之詞。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元 薩都剌 《題劉山長雪夜板輿圖》詩:“板輿行樂處,鶴髮儘鬖鬖。人子誰無母, 劉 家獨有男。” 清 黃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錢氏祔葬墓志銘》:“令子京兆 希轍 ,孝愛之德聞於天下,板輿所至,讌喜相從。”

詩詞推薦

  • 麥花

    董嗣杲宋代〕輕化細細復猗猗,何止青熒秀兩枝。萬頃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時。暖風覆野看搖燕,晨氣籠晴想韻鸝。有實
  • 書事

    葉亮元代〕欲窮方外境,豁目蜃江頭。風響潮回浦,月明人倚樓。客懷雙老鬢,世事一浮漚。借問南飛翼,家書得寄不。
  • 青龍寺僧院

    劉得仁唐代〕常多簪組客,非獨看高松。此地堪終日,開門見數峰。苔新禽跡少,泉冷樹陰重。師意如山里,空房曉暮鍾。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

    趙湘唐代〕殘冰未放溝聲滑,小雨頻催柳色新。晝漏漸長無一字,坐披黃老味天真。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白鳩謳

    曹植魏晉〕班班者鳩。爰素其質。昔翔殷邦。今為魏出。朱目丹趾。靈姿詭類。載飛載鳴。彰我皇懿。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憶家園(麗江古城賣雞巷)四首·其四

    牛燾清代〕門前蹤跡絕塵埃,非是主人避客來。野徑小橋灣轉處,難容車馬破蒼苔。
  • 江樓晴望

    魯交宋代〕江乾一雨收,霽色染新愁。遠水碧千里,夕陽紅半樓。笛寒漁浦晚,山翠海門秋。更待牛津月,袁宏欲泛舟。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小圃茅亭初成即事十絕句

    程公許宋代〕鑒池取月未傷廉,何必蓮峰詫藉船。少待清渠通綠溜,醉歌綠幰鑒明蠲。
  • 贈靈徹上人

    熊孺登唐代〕詩句能生世界春,僧家更有姓湯人。況聞暗憶前朝事,知是修行第幾身。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得餚韻

    李孫宸明代〕多壘頻年備四郊,鄉書西望隔函崤。慚無勝算堪謀國,空有雄文托解嘲。薄宦淹留同泛梗,故人歸去暫誅茅。懸知
  • 春思二首

    陸龜蒙唐代〕竹外麥煙愁漠漠,短翅啼禽飛魄魄。此時憶著千里人,獨坐支頤看花落。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綠旆當風懸。誰家
  • 再用前韻答繼周丈二首

    王炎宋代〕士女春遊喜得晴,焚香燕坐太清生。繞枝烏鵲如要語,排闥青山不待迎。倦客琴書來寓處,前人杖屨昔經行。平生
  • 雨夜嘆

    陸游宋代〕秋雨何曾住一滴,老夫危坐欲三更。開元貞觀事誰問?溫洛榮河麈未清。豐年猶有餓死慮,破屋自愛讀書聲。刺經
  • 次韻高賓王見投四首

    陳造宋代〕殘年病眼苦眵昏,盡屏甘腴誓綠樽。龍樹難逢刮膜手,孟公顧有獨醒孫。頗煩十吏供揮掃,無奈諸峰役夢魂。友義
  • 除夜(一作棲蟾詩)

    尚顏唐代〕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 過仰化集自警

    乾隆清代〕策馬重過仰化集,因之返已深長思。三年必世斯已歷,風醇俗美夫何時。長官宣訓有典故,家喻戶曉誠難其。設曰
  • 鈴齋

    馮時行宋代〕亂離固多事,賢哲有要領。一切本仁義,條教日月炳。邦民用不犯,閉閣自非省。猶能肖蓋公,使我醉清淨。春風
  • 題睿思東閣玉章·其二

    乾隆清代〕七言蘇與五言米,閣殿都曾印睿思。臣下安從得此用,疑經內府鑑藏之。
  • 紀聞

    楊萬里宋代〕人道真虛席,心知必數公。賓王歁釣築,君實誤兒童。天在昇平外,春歸小雪中。何曾忘諸老,渠自愛松風。
  • 題東樓前李使君所種櫻桃花

    白居易唐代〕身入青雲無見日,手栽紅樹又逢春。唯留花向樓前著,故故拋愁與後人。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
送朱壽昌迎母東歸原文_送朱壽昌迎母東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