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仰化集自警原文
策馬重過仰化集,因之返已深長思。
三年必世斯已歷,風醇俗美夫何時。
長官宣訓有典故,家喻戶曉誠難其。
設曰程督俾盡力,矯枉恐益騷擾滋。
神禹惜陰乃敏德,大舜南面臻無為。
富猶艱致教豈易,顧名安得不忸怩。
詩詞問答
問:過仰化集自警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仰化集自警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五
2. 每月朔望有司宣聖諭廣訓耆庶環集祗聽以廣教化著在令甲
參考注釋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長思
(1).謂思慮深遠。 漢 張衡 《東京賦》:“望先帝之舊墟,慨長思而懷古。”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理 重華 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2).長久思念。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見復關。伺候山隅,長思憂嘆。” 唐 李賀 《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夢中相聚笑,覺見半牀月。長思劇循環,亂憂抵覃葛。”
必世
《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邢昺 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後用為三十年的代稱。《北史·崔光傳》:“ 太宗 必世重光,業隆玄默。” 唐 韓愈 《送齊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實難,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醇俗
淳樸的風俗。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一:“乃今之策士又曰:‘ 中國 醇俗龐風,為不可及也。工價之廉,用度之儉,足以制勝於 歐 美 。’”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長官
舊指地位高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宣訓
宣示訓戒。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師,宣訓我眾,未及敵人也。”
典故
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有出處的詞句
引用典故
家喻戶曉
家家都知曉,眾人都明白
程督
對於法定賦稅、工程勞役、學課等的監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上及 虞 夏 殷 周 ,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將及物也;其程督非務乎一切,必將經遠也。” 宋 葉適 《丁君墓志銘》:“於是時 希亮 年已長,自悔少學不力,竭晝夜讀書為文,不啻如嚴父師在旁程督之。” 明 宋濂 《重建龍興奧源寺記》:“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師躬程督,幾忘食寢。”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紡織之利》:“一二年間民亨其利,將自為之,而不煩程督矣。”
盡力
竭盡全力
盡力相助
矯枉
矯正彎曲。比喻糾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漢 趙岐 註:“人當以直矯枉耳。”《後漢書·朱祐景丹傳論》:“ 光武 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 李賢 註:“矯,正也。枉,曲也。” 唐 元希聲 《贈皇甫侍御赴都》詩之四:“刺邪矯枉,非賢勿居。” 宋 秦觀 《送洪景之循州參軍》詩:“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矯枉有佳菊,最後眾芳妍。”
騷擾
使不安寧;擾亂
大炮以斷斷續續的轟擊騷擾敵人
神禹
夏禹 的尊稱。《莊子·齊物論》:“無有為有,雖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執日久,惑心已成,雖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門津》詩:“ 大河 三門 險, 神禹 萬世功。” 明 高啟 《石射堋》詩:“疑是 神禹 治水時,來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犢兒磯水府寺宿》詩:“ 神禹 昔驅水,鴻濛萬靈奔。”
惜陰
珍惜時間。 唐 楊發 《太陽合朔不虧賦》:“遂使皆仰之人,既無虞於薄蝕;惜陰之士,鹹有望於再中。”參見“ 惜寸陰 ”。
大舜
對 舜 的尊稱。《孟子·公孫丑上》:“ 大舜 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大舜 云:‘書用識哉!’所以記時事也。”《晉書·樂志下》:“繼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綱。”
南面
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易·說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莊子·盜跖》
南面召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得不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
忸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