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往浙省謁兄參政原文
公子西行度浙河,蕭蕭琴劍欲如何。
津亭落日勞相送,薇省春風喜獨過。
鳥外青山開罨畫,雨餘新水漲江波。
長才正好為時用,未許還家掩薜蘿。
詩詞問答
問:送人往浙省謁兄參政的作者是誰?答:朱翰
問:送人往浙省謁兄參政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人往浙省謁兄參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朱翰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九十一
參考注釋
公子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行度
(1).執法。《管子·問》:“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毋失經常。’” 王念孫 《讀書雜誌·管子五》:“行度,行法度也。”
(2).運行的度數。《春秋·隱公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晉 杜預 註:“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縮,故有雖交會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隋書·天文志上》:“ 馬季長 創謂璣衡為渾天儀。 鄭玄 亦云:‘其轉運者為璣,其持正者為衡,皆以玉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璣衡視其行度,以觀天意也。’”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臣尋推得王星自閏五月二十五日,近太陽行度。”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日每行不及天一度,月每行不及天二十九度半,此一日行度之差也。”
浙河
即 浙江 。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詩:“ 越州 都在 浙河 灣,塵土消沉景象閒。” 宋 劉克莊 《憶秦娥》詞:“ 浙河 西面邊聲悄, 淮河 北去炊煙少。”參見“ 浙江 ”。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亭落
(1).猶村落。 漢 陸賈 《新語·至德》:“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
(2).猶亭院。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飾亭落。”
薇省
紫薇省的簡稱。借指中樞機要官署。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後。” 清 趙翼 《胡豫堂視學江南相見話舊》詩:“三十年前同館閣,薇省花磚履交錯。”參見“薇垣”。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鳥外
指高空。 唐 岑參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紅亭出鳥外,驄馬繫雲端。”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罨畫
色彩鮮明的繪畫。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罨畫》:“畫家有罨畫,雜彩色畫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築物等的艷麗多姿。 唐 秦韜玉 《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畫開。” 宋 葉適 《送惠縣丞歸陽義》詩:“二嶺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畫繡徘徊。” 金 毛麾 《遊河西孫氏園》詩:“亭榭依山水亂鳴,已如罨畫障中行。”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峯無恙又晴暉。”
新水
(1).新汲之水。《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漢 鄭玄 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藝文類聚》卷五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緑楊村。”
江波
江水;江中波浪。《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引 譙周 《益州志》:“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 宋 朱熹 《次敬夫登定王台韻》:“山色愁無盡,江波去不回。”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虎戰龍爭二十秋,江波日夜自東流。” 王統照 《遺音》:“江邊的風,受了水氣的調和,雖是秋末冬初,尚不十分冷冽,有時吹了些樹葉子落到江波上,便隨著微細的波花,無蹤影的流去。”
長才
優異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謝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亞理以明慎選,專領以展長才。”《金史·宣宗紀》:“內負長才不為人所知者,聽赴招賢所自陳。”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策劃賴長才,腐朽化神奇。”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們,你們正好來了
(2) 不多不少,沒有零頭的
正好用十秒鐘趕上了公共汽車
時用
(1).《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王弼 註:“非用之常,用有時也。”本指在特定時間的作用。後指為當世所用。《北史·李彪傳》:“﹝ 彪 ﹞識性嚴聰,學博墳籍,剛辯之才,頗堪時用。”
(2).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 宋 梅堯臣 《依韻和丁元珍見寄》:“實慚寡時用,又顧無奇行。”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薜蘿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王逸 註:“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藉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 唐 張喬 《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唐 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詩:“道方時險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歸去空山臥薜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