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芍藥原文
出言語直恁欺人。想著我寵冠臣鄰。
我屈指朝中半從順。怪伊行敢相矛盾。
外末:我祇將忠義存。向權門怎生卑遜。
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
詩詞問答
問:紅芍藥的作者是誰?答:王錂
問:紅芍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錂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春蕪記 第二十一出
參考注釋
出言
開口發言;說話
出言不快
直恁
猶言竟然如此。《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官人直恁負恩!甫能得官,便娶了二夫人!”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一折:“一回家怨天公直恁困英豪,嘆良金美玉何人曉!”《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是甚么人?直恁大膽!” 清 李漁 《凰求鳳·囚鸞》:“好事磨人直恁奇,既得便宜,又失便宜。”
想著
(1).想起來。 後蜀 毛熙震 《木蘭花》詞:“對斜暉,臨小閤;前事豈堪重想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自從前幾天受了他那無理取鬧嚇唬我的話,一向胸中沒有好氣,想著了就著惱。”
(2).想想,考慮。《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我兩個,不但我信得及你,我料你也一定信得及我,所以我才合你商量。你想著怎么樣?”
臣鄰
《書·益稷》:“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孔 傳:“鄰,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須而成。”本謂君臣應相親近,後泛指臣庶。《通志·總序》:“儻臣鄰皆如此,則顧問何取焉?”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聖》:“閲史披圖,猛欲追謨於賢聖;宵衣旰食,每勤顧問於臣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詢訪臣鄰;批答詳明,不若親承顏色。”
屈指
彎著指頭計數
屈指一算,離家已經十五年了
中半
對半。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正須平量,中半分取。”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為人憎愛中半,佛也不得人道是哩!”
從順
(1).隨順;順從。《漢書·谷永傳》:“意豈將軍忘湛漸之義,委曲從順。”《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凡處事者,多曲相從順,鮮能確然共盡理實。”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元典章·戶部三·分析》:“若戶長與戶下俱長,卻不從順,乞定奪。”
(2).謂文字流暢通順。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律以從順,未知其何如,而世或稱其奇古,至篤嗜而不置,何也?”
伊行
(1).她那裡。 宋 晏幾道 《臨江仙》詞:“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 高唐 ,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箇到伊行。” 宋 周邦彥 《風流子》詞:“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2).指她們。 清 李漁 《風箏誤·釋疑》:“我記得初報狀元那一晚,曾做箇惡夢,夢中的人就是這副嘴臉,記在惡夢裡,受伊行無限凌虧。”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怪封章不齊,致佳人怨悲;恨頒來不遲,把伊行怒回。”
(3).你這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當時聞語,和俺也恓惶。遣妾將湯藥來到伊行。卻見先生,這裡恰待懸樑。”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歌魚水,詠兔罝,國士賢臣都在野。媿吾儕,智術多疎;羨伊行,計策偏奢。”
(4).指你等、你們。 清 李漁 《慎鸞交·私引》:“高朋盈座,為伊行,交情欠和。” 清 李漁 《久要》:“我奉勸伊行,莫把無情咎。我私心豈不戀溫柔。”
矛盾
(1)
(2)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牴觸
矛盾百出
(3) 辯證法上指客觀事物和人類思維內部各個對立面之間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
忠義
(1)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2)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權門
權貴豪門
所謂權門者。——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權門之子
怎生
(1) 怎樣;怎么
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2) 務必;無論如何
小生有一簡,怎生煩小娘子送去
卑遜
謙虛恭謹。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九齡 洎 裴耀卿 罷免之日,自中書至 月華門 ,將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遜, 林甫 處其中,抑揚自得,觀者竊謂一雕挾兩兔。”《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 周廷章 ﹞上門認親,極其卑遜,極其親熱。” 錢鍾書 《圍城》一:“﹝ 蘇小姐 ﹞讓 方鴻漸 卑遜地仰慕而後屈伏地求愛。”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同袍
(1) 舊時在同個軍隊工作的人互稱。參看“袍澤”
(2) 摯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秦風·天衣》
萬里別同袍。——許渾《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梅》
合簪
猶同僚。簪,簪纓,古代官吏的冠飾。 明 王錂 《春蕪記·忤奸》:“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語言
用以表達情意的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關係,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徵
廝挺
頂撞。 明 高明 《琵琶記·牛相發愁》:“他原來要奏丹墀,敢和我廝挺相持。” 明 王錂 《春蕪記·忤奸》:“我祇將忠義存,向權門怎生卑遜?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
標籤: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