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真閣原文
閣在寢室傍,十年九不登。
搆築何為哉,自問答弗能。
今朝一拾級,曠覽真殊勝。
心目總豁然,都契道之精。
既而更細思,曠具兩意稱。
疏闊亦曰曠,後義踐則誠。
閣真笑予哉,五字自訟徵。
詩詞問答
問:曠真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曠真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七
參考注釋
寢室
(1) 設有床、主要供睡覺用的房間;臥室
學生寢室
(2) 集體寢室,主要作睡覺用、通常住很多人的大房間。又如:寢廟(宗廟)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不登
(1).歉收。《禮記·曲禮下》:“歲凶,年穀不登。”《漢書·元帝紀》:“歲數不登,元元睏乏,不勝饑寒。” 宋 蘇軾 《許州西湖》詩:“ 潁川 七不登,野氣長蒼莽。” 清 吳敏樹 《先考行狀》:“今歲頗不登,貸者艱償,不如放之。”
(2).不升。《左傳·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楊伯峻 註:“不登於器,猶言不用於製成軍國之重要器物。”
(4).不與,不贊成。《左傳·襄公元年》:“於是為 宋 討 魚石 ,故稱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預 註:“登,成也。不與其專邑叛君,故使 彭城 還繫 宋 。” 楊伯峻 註:“不登即不贊同。”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征。”
搆築
興建,建造。 宋 蘇軾 《乞罷宿州修城狀》:“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鎮作縣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築廨宇,略已見功,恐難中輟。”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自問
(1) 自己問自己
(2) 自己衡量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殊勝
(1).稍勝;略勝。《宋書·范曄傳》:“號泣何關人,向見道邊親故相瞻望,亦殊勝不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晉宋詩》:“ 晉 人 張 陸 輩,惟 景陽 殊勝,在 太沖 之下,諸家之上。”
(2).特別優美。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舒州 皖公山 洞,留題甚眾……予嘗親到名公題刻已遍,山水殊勝。”
(3).指特別的勝境。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 宋 朱熹 《念奴嬌》詞:“絶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心目
(1) 內心
吾心目中。——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2) 想法和看法
豁然
(1) 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2) 坦蕩
待人豁然
都契
要義、要領。《雲笈七籤》卷三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
既而
不久,一會兒,副詞。指上件事情發生後不久
既而兒醒。——《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既而得某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兩意
(1).不專心;二心。《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絶。”
(2).兩種不同的含義。《宋史·選舉志一》:“場屋之文,專尚偶麗,題雖無兩意,必欲釐而為二,以就對偶。”
疏闊
(1) 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闊。——《漢書·賈誼傳》
(2) 迂闊;不切合實際
疏闊之言
(3) 久別
疏闊思良會
(4) 疏遠;不親密
兄弟疏闊
(5) 稀疏寬闊
最下層的拱門簡單疏闊,是載重的樣子。——《威尼斯》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自訟
(1) 自己責備自己
(2) 為自己訟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