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四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祭毋欲數上丁逢,釋奠禮成臨辟雍。

舉事率因待時節,化民寧渠在儀容。

五倫知止須勤勖,一已自強切戒慵。

文質彬彬眾和樂,重熙茂對志滋恭。

詩詞問答

問:《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三

2. 北京國子監自元迄今五百餘年而辟雍圜水之制未備癸卯春始命興建甲辰冬工竣此誠舉大事者亦必有時節之待也

參考注釋

上丁

(1).農曆每月上旬的丁日。《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 鄭玄 註:“為將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 孔穎達 疏:“其習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壯成就之義,欲使學者藝業成故也。”自 唐 以後,歷代王朝規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為祭祀 孔子 的日子。 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四海郡縣鹹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廟,其禮不應於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選舉二》:“太后、皇上萬壽節,至聖先師 孔子 誕日,春、秋上丁釋奠,為慶祝日。”

(2).壯丁。《南齊書·柳世隆傳》:“﹝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蠻 ,騷擾山谷,揚聲討伐,盡戶上丁。”

釋奠

古代在學校設定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禮記·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鄭玄 註:“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紀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門學,行釋奠禮。” 宋 歐陽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銘》:“乃修 孔子 廟,作禮器,與其邑人春秋釋奠而興於學。”參見“ 舍3奠 ”。

禮成

儀式終結。《管子·大匡》:“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死,請以 彭生 除之。” 清 惲敬 《駁朱錫鬯書<楊太真外傳>後》:“蓋新書(《新唐書》)據下詔之日,舊書(《舊唐書》)據禮成之日耳。” 清 吳偉業 《南苑應制》詩:“熊館發雲旌,春蒐告禮成。”

辟雍

亦作“ 辟雝 ”。辟,通“ 璧 ”。本為 西周 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 以後,歷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 漢 班固 《 * 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圓,又以法天,於雍水側,象教化流行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又逕明堂北, 漢光武 中元 元年立,尋其基構,上圓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 蔡邕 《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於其下,為辟雝也。” 元 方行 《送賈彥臨訓導霍邱》詩:“承恩自合歸 宣室 ,論道安能老辟雍?”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周石鼓文》:“ 高宗 純皇帝 以 乾隆 庚戌親臨辟雍,見石鼓漫泐,為立重欄,以蔽風雨。”

舉事

(1) 指發動武裝起義

約期舉事

(2) 舉用人才

(3) 作事情

凡舉事必循法以動。——《呂氏春秋·察今》

時節

(1) 季節;時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秋收時節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化民

教化百姓。《禮記·學記》:“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 漢 王充 《論衡·效力》:“化民須禮義,禮義須文章。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三:“若後世作樂,只是做詞調,於民俗風化,絶無關涉,何以化民善俗。”

寧渠

難道;如何。《史記·張儀列傳》:“吾不及 蘇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 趙 乎?為吾謝 蘇君 , 蘇君 之時, 儀 何敢言。且 蘇君 在, 儀 寧渠能乎?” 司馬貞 索隱:“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儀容

人的外貌,尤指動人的或健康的外貌

五倫

封建禮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 * 關係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自強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圖強。《楚辭·九章·懷沙》:“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史記·留侯世家》:“上雖苦,為妻子自彊。” 唐 李鹹用 《送人》詩:“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宋史·董槐傳》:“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彊,去離塵垢,排輿言而弗淪於俗囿者也。”

切戒

(1).務須避免。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輩,第一切戒憤怒。”

(2).嚴肅告戒。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李晟 切戒 渾瑊 ,必須有嚴密防備。”

文質彬彬

原指人的文采和實質配合適當。形容氣質溫文爾雅,行為舉止端正

和樂

和睦快樂

重熙

舊時用以稱頌君主累世聖明。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舊唐書·賈耽傳》:“ 太宗 繼明重熙,柔遠能邇。” 宋 王禹偁 《謝手詔別錄賜生辰國信表》:“伏念臣才非兼濟,運偶重熙。” 王闓運 《哀江南賦》:“蒸重熙以慈馭,祀二百而盂安。”

詩詞推薦

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四原文_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