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敦素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敦素堂原文

池上三間屋,因之敦素名。

目恆無外誘,心亦與同清。

魚樂壺中躍,荷香鏡里生。

納涼坐片刻,竹籟拂桃笙。

詩詞問答

問:題敦素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敦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敦素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九

參考注釋

敦素

敦厚素雅。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 張 嘗與啟札神交,詞多敦素,亦是恬雅人。”

無外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註:“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下賢》:“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高誘 註:“道在大能大,故無復有外。”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3).沒有外物。《莊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郭象 註:“無彼我則無內外也。”

(4).指遠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 晉 傅玄 《喜霽賦》:“播仁風於無外。”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晉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歌》:“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與同

(1).與之相同。《詩·邶風·旄丘》:“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鄭玄 箋:“ 衛 之諸臣行如是,不與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訓》:“故聖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

(2).猶同。謂與人一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帶酒,與同二人慾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滸傳》第六七回:“卻説 關勝 與同 宣贊 、 郝思文 ,引領五千軍馬接來,相近 凌州 。”

魚樂

《莊子·秋水》:“ 莊子 與 惠子 游於 濠 梁之上。 莊子 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 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本謂魚游水中,悠然自得。後亦以喻縱情山水,逍遙遊樂。 元 柳貫 《洪州歌》之三:“未放官繇興畚鍤,且從魚樂占池臺。” 清 丘逢甲 《南道院》詩之一:“三分得水知魚樂,九曲看人作蟻游。”

納涼

乘涼

納涼而涼逐之生。——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庭院納涼。——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片刻

一會兒,短暫時間

稍等片刻

竹籟

(1).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 唐 賈島 《夜集田卿宅》詩:“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籟殘。”

(2).指笛聲。 元 貢師泰 《過仙霞嶺》詩:“竹籟笙鳳鳴,藤雨淵珠滴。”

桃笙

桃枝竹編的竹蓆。《文選·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 劉逵 註:“桃笙,桃枝簟也, 吳 人謂簟為笙。” 宋 蘇軾 《仇池筆記·桃笙》:“ 柳子厚 詩云:‘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為何物。偶閲《方言》: 宋 魏 之間,簟謂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 清 唐孫華 《夏日雜詩》之七:“竹榻當牕置,桃笙就地鋪。”參見“ 桃枝竹 ”。

詩詞推薦

題敦素堂原文_題敦素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