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俞仲昌原文
家對南山第一峰,誰知大隱隱松蓬。
閒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隨緣見性通。
門外高居無俗客,篋中靈藥是陰功。
年來更喜兒孫盛,俊筆香名紹素風。
詩詞問答
問:贈俞仲昌的作者是誰?答:李某
問:贈俞仲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贈俞仲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2. 《輿地紀勝》卷一一一《廣南西路·貴州府》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質量第一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悟道
領會道理,佛教指領會佛理
悟道成佛
心得
在實踐中體驗或領會到的知識、技能等
俗事
世俗的事務
俗事纏身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見性
佛教語。謂悟徹清淨的佛性。《壇經·般若品》:“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若人能空之,則不得謂之太虛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學者專以見性為極則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鎖閉三年併五載,試他見性與明心。”
高居
(1).處在高的地方。 漢 劉向 《說苑·正諫》:“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亦指居於高位。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圖。審聽高居,載懷祇懼。”
(2).對他人居處的敬稱。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之二:“至此一二日卻歸高居,亦無不可。”《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但見教高居何處,異日好來相訪。”
(3).“高居深拱”的略稱。 清 錢謙益 《神宗顯皇帝輓詞》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 宋 梅堯臣 《舟中夜與家人飲》詩:“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清 查慎行 《雨夜過徐淮江》詩之一:“五經自課佳兒讀,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 靖 俗客,非乘雲者,奈何能行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 劉皇叔 在此,立候多時。’”
靈藥
靈驗有效的藥,神奇的藥
陰功
(1) 不為人所知的善行
(2) 同“陰德”
兒孫
(1) 兒子和孫子
(2) 泛指後代
香名
猶美名。 唐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詩:“青春登甲科,動地聞香名。” 唐 李嘉祐 《廣陵送林宰》詩:“清政過前哲,香名達至尊。”
素風
(1).純樸的風尚;清高的風格。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素風道業,作范後昆。” 唐 王維 《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 宋 王安石 《寄張襄州》詩:“ 襄陽 州望古來雄,耆舊相傳有素風。” 明 歸有光 《諭祭贈資政大夫裴爵並配贈夫人郜氏文》:“維爾性含淳質,家承素風。”
(2).秋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五:“日月徑千里,素風發微霜。”《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宋 葉適 《朝奉大夫知惠州姜公墓志銘》:“素風落朱榮,旅葬 台 之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