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琴歌·其五

作者:楊壽 朝代:元代

聽琴歌·其五原文

一鼓天風生,再鼓山月明。

蒼龍夜啼老蛟泣,孤鸞別鶴不敢鳴。

一弦宮,牛鳴古盎應黃鐘。

二弦商,梧桐葉落敲銀床。

三弦角,野猿暮嘯岩花落。

四弦徵,百囀黃鸝綠陰里。

五弦羽,洞庭蕭蕭落寒雨。

大宮小宮錯雜彈,一堂魚水情交歡。

我聞此聲重太息,歷代聖賢能作述。

杏壇千古有遺音,何須更聽湘妃瑟。

詩詞問答

問:聽琴歌·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楊壽
問:聽琴歌·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楊壽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壽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選元詩卷三

參考注釋

一鼓

(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晉 趙鞅 、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遂賦 晉國 一鼓鐵,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 趙簡子 賦 晉國 一鼓鐘,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 王肅 註:“三十斤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

(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晉書·溫嶠傳》:“ 峻 ( 蘇峻 )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勢,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將軍, 宮 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 操 軍食盡,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敵人跑掉一個!”參見“ 一鼓作氣 ”。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鼓山

在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海拔969米。岩壑幽奇,山徑盤曲。山中有湧泉寺,始建於公元783年,建築輝煌精巧。寺西有鼓山十八景和白雲洞諸勝。還有c023c024峰、獅子峰、鳳池山、靈源洞和鼓山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蹟。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蒼龍

(1)

(2) 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稱

(3) 太歲星,古時以為凶神,今比喻極其兇惡的人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毛 * 《清平樂·六盤山》

孤鸞

(1).孤單的鸞鳥。比喻高人隱士。 南朝 梁 江淹 《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

(2).孤單的鸞鳥。比喻失去配偶或沒有配偶的人。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二二:“抱松傷別鶴,向鏡絶孤鸞。”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 婦 湘 妃之怨。” 宋 張先 《卜運算元》詞:“臨鏡無人為整裝,但自學孤鸞照。” 明 張珽 《龍膏記·空訪》:“長垂天幔孤鸞舞,旋炙銀笙雙鳳語。”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多應是犯孤鸞,紅顏數奇。”參見“ 孤鸞照鏡 ”。

(3).琴曲名。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五:“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宋 蘇軾 《歐陽晦夫惠琴枕》詩:“《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別鶴

(1).即《別鶴操》。 南朝 齊 謝朓 《琴》詩:“是時操《別鶴》,淫淫客淚垂。” 明 劉基 《獨不見》詩:“有人抱瑟上高閣,坐對粧臺彈《別鶴》。”

(2).喻離散的夫婦。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婦 湘妃 之怨。”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牛鳴

謂牛鳴聲可及之地。喻距離較近。 宋 王安石 《招呂望之使君》詩:“潮溝直下兩牛鳴,十畝漣漪一草亭。” 宋 劉宰 《癸未寄王甥》詩:“乘興時來共清話,相望能隔幾牛鳴。”參見“ 一牛鳴地 ”。

黃鐘

亦作“黃鐘”。1.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天語。” 明 宋濂 《鳳陽府新鑄大鍾頌》:“ 濂 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鍾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鍾,大鐘也。” 清 龔自珍 《臣里》:“麟、鳳、狗不並續,不知動類大也;芝朮、灌木不並續,不知植類眾也;珠玉、黃鐘、虎子、威窬不並壽,不知古器之賾。”參見“ 黃鐘毀棄 ”。

(2).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 孔穎達 疏:“黃鐘宮最長,為聲調之始,十二宮之主。”《呂氏春秋·適音》:“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 陳奇猷 校釋:“黃鐘即今所謂標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黃鐘是所有樂律之標準……黃鐘既是標準音,則自黃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黃鐘是清濁之衷。” 漢 馬融 《長笛賦》:“十二畢具,黃鐘為主。”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羽越清脆,黃鐘最濁,正宮雄壯,商角冷落,這其間就裡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韓愈 《芍藥賦》:“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錢仲聯 集釋引 方世舉 註:“《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黃鐘。’按:黃鐘,宮音,君也。句言不屬,當謂 王司馬 本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為司馬。”參見“ 十二律 ”。

(4).以黃鐘調為基音之樂曲。《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聊即便安之所,奏黃鐘而歌大成,行詠文明之章,薦英祖而享神考。”

(5).敬稱他人之詩文。 宋 陸游 《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詩:“尚想來游時,黃鐘賡大呂。” 劉半農 《<瓦釜集>代自敘》:“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

(6).古代為了預測節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時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訓》:“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高誘 註:“黃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陽氣聚於黃泉之下也。” 漢 蔡邕 《獨斷》:“ 周 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黃鐘,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詞:“黃鐘應律始歸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吳偉業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定六律。”

(7).指與冬至日相應的律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算家又言黃鐘為萬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黃鐘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萬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紵》。” 陳鐵民 等校註:“《黃鐘》,曲名,即《黃鐘樂》,參見 唐 崔令欽 《教坊記》。”

見“ 黃鐘 ”。

二弦

(1).謂月亮的上弦與下弦。《隋書·天文志中》:“二絃之日,日照其側,人觀其傍,故半明半魄也。”

(2).指兩根弦的樂器。(1)一種彈撥樂器。《清續文獻通考·樂七》:“二絃本番部樂,樟木為體,曲首,桐面,長方形,底有孔,通常三尺。”(2)即二胡。《清續文獻通考·樂七》:“二絃等於二胡,惟槽之前後均冒皮,出音較沉,中音部樂器。”參見“ 二胡 ”。

(3).絲弦之細於老弦而粗於子弦者。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銀床

(1).井欄。一說轆轤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玉醴吹巖菊,銀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風箏吹玉柱,露井凍銀牀。” 仇兆鰲 註:“ 朱 註:舊以銀牀為井欄。《名義考》:銀牀乃轆轤架,非井欄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詞:“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銀牀。” 黃人 《長相思和太白韻》:“銀缸影淡秋滿堂,井梧一葉飄銀牀。”

(2).銀飾之床。 隋 江總 《東飛伯勞歌》:“銀牀金屋掛流蘇,寳鏡玉釵橫珊瑚。” 唐 溫庭筠 《瑤瑟怨》詩:“冰簟銀牀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三弦

弦樂器,琴身兩面蒙蟒皮,上端有長柄,有三根弦,用於曲藝伴奏

四弦

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生別離》詩:“別離四弦聲,相思雙笛引。” 宋 姜夔 《浣溪沙》詞:“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

百囀

鳴聲婉轉多樣。 南朝 梁 劉孝綽 《詠百舌》:“孤鳴若無時,百囀似羣吟。” 唐 賈至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詩:“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 建章 。” 宋 王安石 《獨臥》詩之二:“百囀黃鸝看不見,海棠無數出牆頭。”

黃鸝

鳥名。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常被飼養作籠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也叫鶬鶊或黃鶯。 南朝 梁 何遜 《石頭答庾郎丹》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唐 杜甫 《絕句》之二:“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黃鸝低鳴。”

五弦

古代樂器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者 舜 鼓五絃,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漢 張衡 《歸田賦》:“彈五絃之妙指,詠 周 孔 之圖書。” 唐 韋應物 《五弦行》:“美人為我彈五弦,塵埃忽靜心悄然。”《新唐書·禮樂志十一》:“五絃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 裴神符 初以手彈。” 清 吳偉業 《南風》詩:“ 九疑 望斷 黃陵廟 ,曾共 湘靈 拂五絃。”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大宮

帝王諸侯的祖廟。《左傳·隱公十一年》:“ 鄭伯 將伐 許 。五月甲辰,授兵於大宮。” 杜預 註:“大宮, 鄭 祖廟。”《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大尹立 啟 ,奉喪殯於大宮,三日而後國人知之。”

錯雜

交錯摻雜;混雜

於是眾人竭力撓之,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清稗類鈔·戰事類》

老幼錯雜

魚水情

比喻感情極其深厚,猶如魚離不開水一樣

交歡

(1) 結交朋友而相互歡悅

(2) 指男女歡會

太息

(1) 即“嘆氣”。

(2) 生理現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患者頻頻吸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可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種感情

陳涉太息回。——《史記·陳涉世家》

感動太息。——清· 張廷玉《明史》

歷代

(1) 以往各代

歷代王朝

(2) 過去的整個年代

歷代名畫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作述

(1).創作傳述。語本《禮記·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論著。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固有賢人君子窮極精慮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議之者。”

杏壇

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泛指授徒講學之處。今喻教育界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 * 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湘妃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相傳二妃沒於 湘水 ,遂為 湘水 之神。 北周 庾信 《拓跋競夫人尉遲氏墓志銘》:“西臨 織女 之廟,南望 湘妃 之墳。” 唐 岑參 《秋夕聽羅山 * 三峽流泉》詩:“ 楚 客腸欲斷, 湘妃 淚斑斑。”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 湘妃 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 清 劉鶚 《<老殘遊記>自敘》:“城崩 杞 婦之哭,竹染 湘妃 之淚,此有力類之哭泣也。”

詩詞推薦

聽琴歌·其五原文_聽琴歌·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