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十九原文
貝錦進輕翾,家邦逢酖毒。
觸龍誠成佞,桀惡彌以沃。
傷哉龍逄死,松社走麋鹿。
殷鑑諒匪遙,舉行一何酷。
廉來煽凶禍,大聖遭僇辱。
玉馬忽朝周,誰雲罄忠告。
尚憶都俞音,天風𦕈鳴玉。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九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九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貝錦
(1).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註:“貝錦,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賦》:“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資而具美;疑貝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顧汧 《桃源賦》:“若貝錦之澄鮮,而濯色於江渚。”
(2).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朱熹 集傳:“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周書·宇文測傳》:“ 太祖 怒曰:‘ 測 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明 李開先 《事定公評後序》:“貝錦百端,讒舌千丈,始之者一線,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為 《敬謝天恩並統籌全局折》:“交章飛文,變亂黑白,誣攻新政,貝錦如織。”
輕翾
指飛禽。 南朝 梁 沉約 《梁三朝雅樂歌·需雅四》:“碧鱗朱尾獻嘉鮮,紅毛緑翼墜輕翾。”
家邦
本指家與國,亦泛指國家。《詩·大雅·思齊》:“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臣位任隆重,義兼家邦,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宋 蘇轍 《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許不允批答》之一:“吾不出帷幄臨御家邦,實賴股肱之良,以持綱紀之要,於其進退顧可輕聽之哉!”《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昨朝 沮授 軍中失,今日 田豐 獄內亡。 河 北棟樑皆折斷, 本初 焉不喪家邦!” 續範亭 《胡公祠落成過鄭一吊》詩:“將軍浩氣貫天日,繼起何人振家邦。”
酖毒
(1).毒酒。《左傳·閔公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懷也。” 孔穎達 疏:“宴安自逸,若酖毒之藥,不可懷戀也。”《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酖毒。”《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甘於宴安,以飲酖毒,吾知其無能為役矣。” 黃人 《<小說林>發刊詞》:“昔之於小説也,博弈視之,俳優視之,甚且酖毒視之,妖孽視之。”
(2).引申指 * 之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王侃》:“嘗聞以德報怨,不聞以怨報德,況內人賢淑,必非酖毒,雖雲異類,何忍棄之?”
(3).毒害。《韓非子·八經》:“脫易不自神曰彈威,其患賊夫酖毒之亂起。”《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此兒具聞,自知罪重,便圖為弒逆,賂遺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藥,密因酖毒,重相設計。”《宋書·徐羨之傳》:“播遷之始,謀肆酖毒,至止未幾,顯行怨殺。”
(4).狠毒;毒辣。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女勃然怒曰:‘何物老嫗,酖毒若此!’”
桀惡
兇惡。《晉書·江統傳》:“ 并州 之胡,本實 匈奴 桀惡之寇也。”
龍逄
見“ 龍逢 ”。
松社
古代立社種樹,為社的標誌。以松樹作社樹的,稱為“松社”。《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其野之所木,遂以名其社” 清 孫詒讓 正義:“若以松為社者,則名松社。”
麋鹿
亦稱“四不像”。中國著名的特產動物,但野生的早已滅絕,現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獵苑的孑遺,特徵是尾特別長,眉杈特別發達,形成主杈模樣
麋鹿滿之。——《墨子·公輸》
取其麇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鑑諒
體察實情,給以諒解
接待不周,務乞鑑諒
舉行
(1) 進行
大學生隊今天下午舉行比賽
(2) 正式地做或依據規定的儀式做
舉行結婚儀式
(3)
(4) 主持辦理
每周舉行茶會
(5) 演出
這管弦樂隊每季舉行十次演奏會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凶禍
猶災禍。 漢 王充 《論衡·命義》:“隨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縱情施欲而凶禍到。”《後漢書·獨行傳·譙玄》:“太守乃自齎璽書至 玄 廬,曰:‘君高節已著,朝廷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凶禍。’”《宋書·謝晦傳》:“鑒凶禍之無端,察貞亮之有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凡代人為文,皆作彼語,理宜然矣。至於哀傷凶禍之辭,不可輒代。”
大聖
(1).古謂道德最完善、智慧型最超絕、通曉萬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所謂大聖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性者也。’”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委大聖而好乎諸子者,惡覩其識道也。” 明 李贄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人皆以 孔子 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
(2).稱帝王。《呂氏春秋·君守》:“大聖無事,而千官盡能。”《史記·秦始皇本紀》:“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蓋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大聖之度,慈厚若此。”
(3).佛教稱佛、菩薩。《法華經·方便品》:“今慧日大聖尊久乃説是法。”《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4).謂極有神通。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我女大聖,死經二十三年,猶能與生人交往。”
(5).指小說《西遊記》中的 孫悟空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客言大聖靈著,將禱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蓋 齊天大聖 孫悟空 雲。”
僇辱
(1).戮辱,刑辱。僇,通“ 戮 ”。《韓非子·八經》:“僇辱之人近習曰狎賊,其患發忿疑辱之心生。”
(2).侮辱。《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賓客飲者醉,更溺 雎 ,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 唐 元稹 《紀懷贈李六戶曹五十韻》:“僇辱徒相困,蒼黃性不能。” 元 揭傒斯 《與蕭維斗書》:“且言之而中,則吾之歸未可期;言而不中,則僇辱所歸。” 李大釗 《列寧不死》:“可見,說出真理者之遭世僇辱,自古已然。”
玉馬
(1).玉雕的馬。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猶 干將 不可以縫線,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陽侯 之波,玉馬不任騁千里之跡也。” 北齊 樊遜 《求才審官對》:“臣聞雕獸畫龍,徒有風雲之勢;金舟玉馬,終無水陸之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濟陽消夏錄二》:“﹝ 高榮祉 ﹞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
(2).美馬。 三國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馬充乘輿,芝蓋樹九華。” 南唐 成彥雄 《柳枝辭》之一:“輕籠小徑近誰家,玉馬追風翠影斜。” 宋 劉克莊 《菩薩蠻·戲林推》詞:“玉鞭鞭玉馬,戲走章臺下。”
(3).喻賢臣。《論語比考讖》:“ 殷 惑女 妲己 ,玉馬走。” 宋均 註:“女 妲己 有美色。玉馬,喻賢臣;奔,去也。”《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是以玉馬駿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龍逄 之怨。” 張銑 註:“玉馬,喻賢人也。以喻 東昏 無道,賢人歸於 高祖 矣。” 清 唐孫華 《讀<顧亭林集>二十四韻》:“玉馬新朝去,銅駝故國憐。”
(4).古代屋檐頭懸掛的玉片,能於風中撞擊發聲,用以驚鳥雀。又稱玉馬兒。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驚我的又不是樓頭過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馬,架上金雞。”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當玉馬兒向檐間鬧。” 元 劉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別》套曲:“畫簷間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馬,戍樓上點點滴滴索命銅壺。”
(5).樂器上馬子的美稱。《群音類選·醉花陰·佳遇》:“十指纖纖似藉芽,撥銀箏。那玉馬,不由我心兒里愛他。”
(6).玉質的籌碼。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蒲桃架下,戲擲金錢;芍藥欄邊,閒拋玉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馬來,沙涌金鰲動。水天涵上下,浦漵控西東。”
忠告
(1) 誠懇地勸告
忠告他們避免魯莽行動
(2) 也指忠告的話
不聽忠告
都俞
見“ 都俞吁咈 ”。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