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

作者:畢仲游 朝代:宋代

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原文

浩蕩風雲地,哀榮屬老臣。

兩朝尊柱石,三世擅經綸。

際會看前輩,安寧付後人。

不須論製作,風俗近還淳。

詩詞問答

問: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畢仲游
問: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畢仲游的名句有哪些?答:畢仲游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浩蕩

形容水勢洶湧壯闊

青冥浩蕩。——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浩蕩的長江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哀榮

死後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褒獎之命,雖已表於哀榮,遺奠之恩,宜再申於軫悼。——白居易《祭盧虔文》

老臣

(1)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兩朝

(1).指前後兩個君主統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常總端右,亟管銓衡。事涉兩朝,歲綿一紀。” 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舊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後坐,此禮渠可闕邪?’”

柱石

支撐建築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負國家重要使命的人

堅強柱石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孫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際會

(1).聚首;聚會。《禮記·大傳》:“異姓主名,治際會。” 鄭玄 註:“際會,昏禮交接之會也。” 孔穎達 疏:“際會,所以主此母婦之名,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 孫希旦 集解:“際會,謂於吉凶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 鄭氏 專以昏禮言,非是。蓋同姓族屬漸眾,懼其離,有宗以統之,則不至於離。異姓男女相聚,懼其亂,有名以別之,則不至於亂。”

(2).引申為配合呼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 周振甫 註:“際會,遇合,猶配合。”

(3).機遇;時機。《漢書·王莽傳上》:“ 安漢公 莽 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 漢 室,遂同殊風,至於製作,與 周公 異世同符。”《舊唐書·馬懷素傳論》:“ 馬懷素 、 禇無量 好古嗜學,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 姜可生 《將之南田夢非》詩:“人生際會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劍起。” 艾青 《向太陽》詩:“這時候,我對我所看見,所聽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

(4).縫隙。兩物體相接的中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

前輩

(1) 年歲大的人

前輩之風俗。——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我的前輩

(2) 較老的一代

革命前輩

(3) 生活在先前時代的人

(4) 一個團體或組織的著名的資格較老的成員

(5) 具有共同遺產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係

(6) 在職務或進程上走在別人前面的人

克卜勒是 牛頓的前輩

安寧

(1) 秩序正常,沒有騷擾

(2) 心情安定、平靜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製作

(1) 製造

製作玩具

(2) 指寫作

(3) 制度

定製作

風俗

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風俗。——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還淳

回復到原來的淳樸狀態。《南齊書·明帝紀》:“永覽玄風,兢言集愧,思所以還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廟堂知至理,風俗盡還淳。”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張羅峰》:“今乃人人侈用,一變至此,誠不可不反正還淳。”

詩詞推薦

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原文_挽司空申國呂公六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