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歐職方時振原文
午睡醒時獨倚闌,葛巾何用再三彈。
驚聞碧樹還書禮,欲向雲霄附羽翰。
長者風流元似玉,同心言語自如蘭。
無因拭目官槐道,一借前驅負弩看。
詩詞問答
問:寄歐職方時振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寄歐職方時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歐職方時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熊峰集卷九
參考注釋
午睡
午覺
倚闌
見“ 倚欄 ”。
葛巾
古時用葛布做的頭巾
乾葛巾布袍,駕一隻小舟,逕到 周瑜寨中。——《三國演義》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強調
碧樹
(1).綠色的樹木。《列子·湯問》:“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碧樹初蕊,緑草含滋。” 唐 杜甫 《錦樹行》:“霜凋碧樹作錦樹,萬壑東逝無停留。”《花月痕》第四三回:“西園碧樹今如此,莫近高窗臥聽秋。”
(2).玉樹。《淮南子·墬形訓》:“碧樹瑤樹在其北。” 高誘 註:“碧,青玉也。” 漢 班固 《西都賦》:“珊瑚碧樹,周阿而生。”《文選·鮑照<蕪城賦>》:“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 李善 註:“碧樹,玉樹也。”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還書
(1).報書,致信。《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王乃遣人持黃金五十斤送 博 ( 張博 ), 博 喜,還書謝。” 顏師古 註:“還書,報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謝萬 壽春 敗後,還書與 王右軍 云:慙負宿願。” 王闓運 《莫姬哀詞》:“歸及秋深,別當冬始。 夏口 還書, 淮陽 詠史。”
(2).指答覆的信。《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烏夜啼》:“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 南朝 梁 吳均 《山中雜詩》之三:“奈何 梁 隱士,一去無還書。”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二:“留 趙 一日,贈縑數匹,以還書託焉。”
(3).歸還所借的書。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十七八九夜,還書復借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今人云:借書還書,等為二痴。”
(4).謂生徒對著老師背書。《新華日報》1987.5.15:“此後,兩個多月的時間, 麗堂 每天對著爺爺‘還書’。”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 《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升。 唐 李紳 《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 《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臺 澎 托羽翰。”
長者
(1) 年紀大、輩份高的人
傷長者之意。——《戰國策·燕策》
為長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車行》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長者
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以君為長者。——《戰國策·魏策》
(3) 顯貴的人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同心
(1) 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言語
說話
與人罕言語。——明· 魏禧《大鐵椎傳》
市人之言語。——唐· 杜牧《阿房宮賦》
自如
(1) 沒有障礙地;不受約束地
(2) 活動或操作靈活自然
無因
(1).無所憑藉;沒有機緣。《楚辭·遠遊》:“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鳩異》:“夢至荒野,遇大河,欲渡無因。” 清 吳偉業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有待聞乾鵲,無因見皎蟾。”
(2).無故,無端。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世說新語·雅量》“ 宣武 與 簡文 太宰共載”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晉陽秋》:“﹝帝﹞雅有局鎮。嘗與 桓溫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橋, 溫 密勑令無因鳴角鼓譟,部伍並驚馳……帝舉止自若。”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對坐論歲暮,絃悲豈無因。”
(3).猶無須。 唐 元稹 《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 唐 羅虬 《比紅兒》詩:“輕小休夸似燕身,生來占斷紫宮春。 漢 皇若遇 紅兒 貌,掌上無因著別人。”
拭目
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 顏師古 註:“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也。”《南史·張融傳》:“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宋 陸游 《上殿札子》:“天下傾耳拭目之時,所當戒者,惟嗜好而已。”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神道碑銘》:“羣公拭目,翩然南返。”
官槐
官府植於官道旁的槐樹。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車,豈無良木?” 宋 呂渭老 《百事嬌》詞:“登堂望極,正露鎖,官槐歸路。”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官樹》:“下至 隋 唐 之代,而官槐官柳亦多見之詩篇,猶是人存政舉之效。”
一借
後漢 寇恂 為 河內 太守,征入朝為金吾。時 光武 至 穎川 ,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事見《東觀漢紀》、《後漢書》本傳。後因以“一借”為百姓留戀好官之典實。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彌結。”參見“ 借寇 ”。
前驅
(1) 前導
一箭斃其前驅
(2) 先頭部隊;先鋒
三千為前驅。——《資治通鑑·唐紀》
前驅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
(3) 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驅
負弩
(1).謂背負弓箭,開路先行。古代迎接貴賓之禮。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乃拜 相如 為中郎將,建節往使……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弩。”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昨日焚香謁聖母,青山鞠躬如負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雹神》:“﹝ 李左車 ﹞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
(2).古代亭長的別稱。《後漢書·百官志五》“亭有亭長,以禁盜賊” 劉昭 注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亭吏舊名負弩,改為長,或謂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