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

作者:沈光文 朝代:明代

原文

不當矜著述,已閉白雲函。

是衲全留髮,雲庵半在岩。

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鹹。

半世棲棲意,逢人說大凡。

詩詞問答

問:《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作者是誰?答:沈光文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光文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光文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鹹韻 出處:此組詩收於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吳幅員《台灣詩鈔》、陳漢光《台灣詩錄》、龔顯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

2. 此組詩收於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吳幅員《台灣詩鈔》、陳漢光《台灣詩錄》、龔顯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編者按:《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題作〈隩草〉。

參考注釋

不當

不妥當,不適當

多有不當,望乞海涵

著述

撰寫;編著

從事著述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雲庵

亦作“ 雲菴 ”。建造在高山頂上的房舍。 唐 陸龜蒙 《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藥鼎高低鑄,雲庵早晚苫。” 宋 蘇軾 《初自徑山歸述古召飲介亭以病先起》詩:“慣眠處士雲菴里,倦醉佳人錦瑟旁。” 王文誥 題註:“ 祖無擇 所作 介亭 ,在山之極巔排衙石處。” 元 李存 《題雲庵》詩:“夜宿雲菴中,白雲滿牀頭。”

感物

(1).謂有感於怪異之事。《文選·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女。” 李善 註:“《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時飲醉臥, 武負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詩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

(3).感動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後漢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

半世

人生的一半

棲棲

亦作“棲棲”。1.忙碌不安貌。《詩·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朱熹 集傳:“棲棲,猶皇皇不安之貌。”《論語·憲問》:“ 丘 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東,席不暇溫,欲慕 孔 墨 棲棲之事。”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詩之十五:“誰念東山客,棲棲守印床。” 宋 王安石 《哭梅聖俞》詩:“棲棲 孔 孟 葬 魯鄒 ,後始卓犖稱 軻丘 。” 黃節 《滬江重晤秋枚》詩:“重逢莫作蹉跎語,正為棲棲在亂離。”

(2).孤寂零落貌。 唐 白居易 《膠漆契》詩:“陋巷飢寒士,出門甚棲棲。” 宋 范成大 《潺陵》詩:“春草亦已瘦,棲棲晚花少。”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君不見,棲棲窮巷孤寒儒,此時此際如苦荼。”

大凡

用在句首,表示對某個範圍的人或事物的總括,常在它後面用“總”、“都”相呼應

大凡搞陰謀詭計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詩詞推薦

  • 安陽好(有口號·九之一)

    王安中宋代〕勝日佳時一醉同。安陽好,形勝魏西州。曼衍山河環故國,昇平歌鼓沸高樓。和氣鎮飛浮。籠畫陌,喬木幾春秋。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張駉

    陳必復宋代〕乍見語相合,苦吟心更親。老於琴得趣,隱與牧為鄰。一夜檐花雨,十年江樹春。所交半湖海,恨晚識斯人。
  •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蘇轍宋代〕山西舊將本書生,歸老岩間示厭兵。臥聞布水中宵起,錯認邊風萬馬聲。雕弓掛壁恥言勛,出人樵漁便作群。五馬
  • 臨場歌

    吳嘉紀清代〕掾豺隸狼,新例臨場;十日東淘,五日南梁。趨役少遲,場吏大怒;騎馬入草,鞭出灶戶。東家貰醪,西家割彘;
  • 太常引

    元好問金代〕官街楊柳絮飛忙。鞍馬送年芳。詩興更教狂。算能醉、花前幾場。滿城桃李,一枝香雪,不屬富家郎。風雨沒商量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雨霽

    張耒宋代〕滯雨忽雲霽,園林有清暉。時鳥亦和鳴,好風清且微。遠愧深山僧,趺坐掩禪扉。豈知芳非歇,詎傷寒暑違。一念
  • 宿月岩

    楊萬里宋代〕月華無滿亦無虧,天借寒光劣半規。長掛冰盤下弦時,新生丹桂出輪枝。偏令南省登金客,爭賦東堂片玉詩。傳語
  • 賀新郎·春情

    李玉宋代〕篆縷消金鼎,醉沉沉、庭陰轉午,畫堂人靜。芳草王孫知何處?惟有楊花糝徑。漸玉枕、騰騰春醒,簾外殘紅春已
  • 千相寺

    乾隆清代〕東谷寺較少,千相乃稱絕。山莊喜不遙,雲徑幾曲折。亂石穿磊磊,幽泉度決決。花宮忽已到,淨土真堪悅。調御
  • 書管掾所抄張安國詩

    趙蕃宋代〕天上張公子,詩輕萬戶侯。駕車追熟路,順水放輕舟。化鶴驚何遠,藏山散莫收。可人秋浦掾,著力為冥搜。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感

    陸游宋代〕苦熱惟憂不復涼,轉頭忽已見清霜。道人若悟無寒暑,墮指流金總道場。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泉伯幽思韻二首

    曹勛宋代〕每惜年華易,風燈與鑿光。心情成老大,世態只炎涼。冷入芭蕉雨,煙輕薜荔牆。故人愁更遠,夜夜渡清湘。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祖師地種花及總頌四首·其一·地

    釋清遠宋代〕性地本無生,因生說有地。流傳古至今,非愚亦非智。
  • 周明府國鎮寄詩有招隱之意次韻以報之

    李彭宋代〕絕壑平生深遁逃,相期推轂敵英豪。綠葵白薤堪扶老,黃帽青鞋非養高。薰浴懸知慚管葛,經綸何敢望崔毛。新詩
  • 滿庭芳·其一·用坡公韻

    王士祿清代〕白月為心,朱繩比質,生平自負峨峨。司空百鍊,繞指已無多。到眼濃陰欲滿,心憂矣、謠罷還歌。細屈指,古來
  • 毗陵龔君以崇見投古風思致不風依韻答之

    孫應時宋代〕松柏有佳色,矯矯澗欲涯。要經鸞鳳棲,豈怨人跡遐。匠石初未逢,千歲甘枯槎。萬牛送明堂,亦不以自誇。奇物
  • 江南曲

    賀鑄宋代〕游倡搴杜若,別浦鴛鴦落。向晚鯉魚風,客檣千里泊。當時桃葉是新聲,千載長余隔水情。烏衣巷裡人誰在,白鷺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謁堯祠

    乾隆清代〕總角讀堯典,一欽貫始終。未能見乎道,敢不佩諸躬。廟貌瞻斯近,心源溯莫窮。萬年貽古柏,那復計西東。
  • 平等寺

    員興宗宋代〕萬籟久已息,幽鳴竟天和。川靈如有知,野鳥時驚柯。明月照我衣,我起聊自歌。無酒今可觴,如此良夜何。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
  • 對月吟

    韓中村元代〕霜風捲地霜氣乾,碧空照水生晴寒。天公合就七寶團,何年轉向玻瓈盤。婆娑桂樹籠仙窟,夜夜飛從海上出。遂使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原文_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