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子·淮陰書遇原文
嚴城傅警柝,人家近、水宿且收蓬。
記當壚問酒,雙鬟淮女,方舟鄰泊,一曲吳儂。
今來恨、秋聲飄別鶴,霜影下孤鴻。
舊事經心,曾傷南客,殘魂剪夢,獨背西風。
斷雲歸三楚,沾沾怪、晴雨不到巫峰。
惆悵柳移眉遠,花做愁濃。
奈夜輿寒波,渺然同曉,天將滿月,望處俱空。
留取明朝兩岸,野蓼啼紅。
詩詞問答
問:風流子·淮陰書遇的作者是誰?答:王翃
問:風流子·淮陰書遇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翃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嚴城
戒備森嚴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公車》詩:“禁門儼猶閉,嚴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與張諲宿劉八城東莊》詩:“寒蕪連古渡,雲樹近嚴城。” 清 吳偉業 《石公山》詩:“忽而遇嚴城,猿猱不能縋。” 郁達夫 《晨進東華門口占》詩:“疏星淡月夜初殘,鐘鼓嚴城欲渡難。”
警柝
警夜時敲擊以報更的木梆。 唐 蘇頲 《奉和聖制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曉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龜年 《壽張京尹》詩:“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儲 《勸止臨幸疏》:“而直廬拱衛官軍萬餘,警柝之聲,夜以達旦。”
人家
(1) 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2) 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3) 代詞,指說話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水宿
(1).謂棲息於水。 晉 左思 《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文魚水宿,錦鳥雲翔。” 唐 杜甫 《倦夜》詩:“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邊過夜。《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呂延濟 註:“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棧石星飯,結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詩:“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峽 猿。” 明 高明 《琵琶記·路途勞頓》:“奴家為欲赴京尋夫,於路風餐水宿,履險登高,受了多少狼狽。”
(3).白菖蒲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白昌》。
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方列星七宿的總稱。《後漢書·崔駰傳》:“陰事終而水宿藏。” 李賢 註:“水宿謂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也。”《國語·周語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 三國 吳 韋昭 註:“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牽牛皆水宿,言得水類。”
記當
猶記著,記住。《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須記當,領心懷,莫遣修行法眼開。” 宋 朱熹 《答張元德書》:“近方覺得學者讀了書,聽了話,元不曾著心記當,紬繹玩味,至有兩年看一部《易傳》,都不記得緊要處者。”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你心間莫緍望,你心間索記當,我言詞更無妄,不須伊再審詳。”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三:“當,語助辭,猶著也。”
雙鬟
(1).古代年輕女子的兩個環形髮髻。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陸游 《春愁曲》:“ 蜀 姬雙鬟婭奼嬌,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有雙鬟女子立道旁樹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孫》詩:“雙鬟嬉戱我庭除,爭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閨情》詞:“急喚雙鬟,為儂攀折,南枝欲寄憑誰達。”
(4).指千金高價。語本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 胡 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 唐 杜牧 《張好好》詩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二歲,為 沉著作 述師 以雙鬟納之。”
方舟
兩船相併。《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成玄英 疏:“兩舟相併曰方舟。” 漢 班固 《西都賦》:“方舟並騖,俛仰極樂。”《梁書·武帝紀上》:“ 鄖城 、 竟陵 間粟,方舟而下; 江陵 、 湘中 之兵,連旗繼至。” 唐 陳希烈 《奉和聖制三月三日》:“錦纜方舟渡,瓊筵太樂張。”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汰侈》:“ 江 南風俗,春中有競渡之戲,方舟並進,以急趍疾進者為勝。” 清 方文 《留別宋子建徐闇公》詩:“春雨方舟海上來,簫聲長近 鳳凰臺 。”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吳儂
吳 地自稱曰我儂,稱人曰渠儂、個儂、他儂。因稱人多用儂字,故以“吳儂”指 吳 人。 唐 劉禹錫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詩:“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嚮 吳 儂。” 宋 張先 《喜朝天·清署堂贈蔡君謨》詞:“佳景在,吳儂還望,分閫重來。”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游金山寺》曲:“誤汲南泠,笑殺吳儂,不記《茶經》。”
今來
(1).當今,如今。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唐 韓愈 《落齒》詩:“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三國志平話》卷下:“今來 獻帝 懦弱, 曹操 弄權。”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俺今來這番,俺今來這番。又幾回筋斗透鍼關,透鍼關。”
(2).從今以後。 晉 潘岳 《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水滸傳》第八二回:“今來汝等眾人,但得府庫之物,納於庫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資,並從均分。”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別鶴
(1).即《別鶴操》。 南朝 齊 謝朓 《琴》詩:“是時操《別鶴》,淫淫客淚垂。” 明 劉基 《獨不見》詩:“有人抱瑟上高閣,坐對粧臺彈《別鶴》。”
(2).喻離散的夫婦。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婦 湘妃 之怨。”
霜影
月影,月光。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賦》:“餞斜暉於孤嶂,候佳月於滄浦。沉沉上下,杳無處所;驚玉地之破碎,漾銀盤而吞吐;忽褰雲而涌霧,獻霜影於庭宇。”
孤鴻
孤單的鴻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一:“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宋 蘇軾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看天外孤鴻 北海 回,要寫封音書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橫角夜吹聞四野,長戈朝試解重圍。關山多少征人淚,不及孤鴻天外歸。”
事經
記事的經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古者,左史記事者,右史記言者。言經則《尚書》,事經則《春秋》。” 唐 常袞 《授李瀚宗正少卿制》:“祇服禮訓,甄詳事經。”
曾傷
深沉的悲傷。《楚辭·九章·懷沙》:“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南客
(1).客居南方。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南客 瀟湘 外,西戎 鄠 杜 旁。”
(2).指客居南方之人。 唐 武元衡 《春日偶作》詩:“飛花寂寂燕雙雙,南客衡門對 楚 江。”
(3).從南方來的客旅。 五代 齊己 《寄澧陽吳使君》詩:“南客西來話使君, 涔陽 風雨變行春。”《金史·世宗紀中》:“尚書省奏,南客 車後 等因榷場貿易,誤犯邊界,罪當死。”
(4).孔雀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部·孔雀》:“孔,大也。 李昉 呼為南客,梵書謂之摩由邏。”
殘魂
(1).猶殘生。謂倍受摧殘的身心。 唐 柳宗元 《別舍弟宗一》詩:“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 越 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2).猶孤魂。 唐 杜牧 《杜鵑》詩:“杜宇竟何冤,年年叫 蜀 門。至今銜積恨,終古弔殘魂。”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斷雲
片雲。 南朝 梁簡文帝 《薄晚逐涼北樓迥望》詩:“斷雲留去日,長山減半天。” 宋 趙師秀 《會景軒》詩:“斷雲分樹泊,飢鶴下田行。” 明 邊貢 《出郭將訪希準郡伯薄暮而返卻寄》詩:“斷雲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橫 《春感用黃仲則韻》之二:“彩鳳倦飛求木集,斷雲戀岫繞山行。”
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沾沾
(1).自矜貌;自得貌。《新唐書·黎乾傳》:“﹝ 黎乾 ﹞自負其辯,沾沾喜議論。” 明 張居正 《答司馬楊二山書》:“此尤見公之襟度恢濶,非世之沾沾有己者可比也。”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把君詩卷聊過日,眾中誇示欣沾沾。”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庸下者且沾沾規 日本 ,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遠。”參見“ 沾沾自喜 ”。
(2).執著;拘執。《三國演義》第七六回:“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清 徐瑤 《太恨生傳》:“且天下豈少良女子,而獨沾沾於是耶?”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而我復麻木罔覺,挾無量巨資,不知所用,惟沾沾於微利以自賊。”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渺然
微小,去向不清,難以看見,或指無影無蹤
兒渺然不知所往。——《聊齋志異·促織》
蹤跡渺然
天將
(1).謂天上神將。《西遊記》第四回:“ 悟空 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 金星 縱著祥雲,到 南天門 外。那些天丁天將,都拱手相迎。” 魯迅 《偽自由書·王化》:“這種‘寬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飛機到瑤洞裡去‘下蛋’,使他們‘驚詫為天神天將而不戰自降’。”
(2).大將的美稱。 唐 王維 《燕支行》:“ 漢 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 明光宮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於王一級。
滿月
(1) 望月、圓月
(2) 嬰兒出生後滿一個月
留取
猶留存。取,語助詞。 宋 牟巘 《木蘭花慢·餞公孫倅》詞:“留取去思無限,江蘺香滿汀洲。”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干戈盡戢文教崇,人間此時魚化龍。留取 瓊林 ,勝景無窮。” 清 陳維崧 《賀新郎·賀程崑崙生日並送其之任皖城》詞:“留取臂間長命縷,筭節過五日剛踰九,重為我先生壽。”
明朝
〈方〉∶明天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