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黔嶺盤江客路長,君才豈合老風霜。
上書北闕忠為膽,驅馬南天瘴是鄉。
銅柱何時標粵地,竹符此日走蠻王。
相逢咫尺還相別,離恨應隨到夜郎。
詩詞問答
問:《方擴甫至涿鹿聞貴陽之命不及一晤而去書此道悵惘之懷》的作者是誰?答:余繼登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余繼登的名句有哪些?答:余繼登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客路
(1).指外鄉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莊失路》詩:“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 伊川 ?”
(2).指旅途。 唐 戴叔倫 《江乾》詩:“予生何濩落,客路轉辛勤。楊柳牽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蘇軾 《次韻孫巨源見寄》之三:“應知客路愁無奈,故遣吟詩調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漲》詩:“客路由來但喜晴,山湥何況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詩:“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上書
(1) 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
上書乞骸骨。——《後漢書·張衡傳》
吾上書太夫上,譜汝諸孫中。——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舊時指私塾先生給兒童講授新課
北闕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下》:“ 蕭何 治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顏師古 註:“ 未央宮 雖南嚮,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2).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 東山 白首還歸去。” 宋 陸游 《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 康有為 《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臥西風賸酒樓。”
驅馬
策馬賓士。《詩·鄘風·載馳》:“驅馬悠悠,言至於 漕 。” 晉 陸機 《飲馬長城窟行》:“驅馬陟 陰山 ,山高馬不前。” 宋 張耒 《感春》詩之四:“驅馬出門去,悠悠踏長堤。”
南天
(1).南方的天空。《晉書·天文志上》:“夏至極起,而天運近北,故斗去人遠,日去人近,南天氣至,故蒸熱也。” 唐 李白 《陪族叔曄游洞庭》詩之一:“ 洞庭 西望 楚 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八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 毛 * 《送瘟神》詩序:“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2).指南方。有時特指 嶺南 地區。 唐 李頎 《送盧少府赴延陵》詩:“ 北固 波濤險,南天風俗殊。” 金 周昂 《北行》詩:“北塞甘長別,南天欲遠征。” 陳毅 《送舊友南歸》詩:“君去南天,游擊穿梭。分糧殺賊,日夜揮戈。”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竹符
(1).“ 竹使符 ”的省稱。《後漢書·百官志三》:“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2).泛指地方長官印符。 唐 權德輿 《送孔江州》詩:“才子厭蘭省,邦君榮竹符。” 宋 蘇軾 《皇兄令史贈博州防禦使傅平侯制》:“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過,生不勒於保傅,沒見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賜茅社。” 清 曹寅 《書院瓶中杏花將殘漫贈三絕句》之二:“慧色為誰延一日,竹符新調 錫山 泉。”參見“ 竹使符 ”。
蠻王
指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重陽》:“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趁墟 滇 客龍名市,納款蠻王象渡河。”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相別
謂彼此分別。 宋 蘇軾 《和子由宿逍遙堂》序:“﹝余﹞以為今者宦遊相別之日淺,而異時退休相從之日長。”《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龐老人 ﹞請眾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別。”
鬧彆扭。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拒婚》:“他勢壓朝班,威傾京國,你卻與他相別;只怕他轉日迴天,那時須有個決裂。” 錢南揚 校註:“別,即鬧彆扭之意。”
離恨
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南朝 梁 吳均 《陌上桑》詩:“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 南唐 李煜 《清平樂》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把這一腔離恨,哭個痛快。” 李大釗 《送別幼衡》詩:“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夜郎
中國古族名和古國名。戰國至漢時主要分布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及雲南東北部、四川南部。經營農業。已進入奴隸制社會。漢武帝時,大臣唐蒙上書武帝修治夜郎道路,用夜郎精兵征服南越,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破南越後置牂牁郡,封夜郎侯為王,授王印
夜郎滇池。——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