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客話有感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因客話有感原文

女子爭桑事至微,兩國暴骨實堪悲。

太行孟門豈嶄絕,坐覺人情尤嶮巇。

詩詞問答

問:因客話有感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因客話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因客話有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正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正民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女子

(1) 女人,女性的人

女子種花烹調,男子打獵釣魚

(2) 女人,女流

(3) 女孩子

小女子毋多談。——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女子先有誓。——《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爭桑

(1).爭奪桑樹。《史記·吳太伯世家》:“初, 楚 邊邑 卑梁氏 之處女與 吳 邊邑之女爭桑,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 吳 之邊邑。 吳王 怒,故遂伐 楚 ,取兩都而去。”後用為邊境不寧的典實。《周書·杜杲傳》:“ 陳國 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劉禹錫 《酬鄭州權舍人見寄十二韻》:“風能行偃草,境靜不爭桑。” 黃人 《<清文匯>序》:“ 道 鹹 兩朝,爭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兒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爭,不禮讓。 宋 陸游 《書喜》詩之二:“俗美農夫知讓畔,化行蠶婦不爭桑。”

至微

(1).指極微細的物類;極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經訓》:“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也。”《史記·龜策列傳》:“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學趙孝先從軍》詩序:“昭昭生於太陰,隆隆隱於至微。”

(2).極卑微。 晉 李密 《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暴骨

(1).暴露屍骨。指死於郊野。《左傳·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國暴骨,暴矣。” 陸德明 釋文:“暴骨,蒲木反,本或作曝。”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邊釁既開,三軍暴骨。”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戰矣哉暴骨砂礫,降矣哉終身夷狄。”

(2).指暴露的屍骨。《左傳·哀公元年》:“ 吳 日敝於兵,暴骨如莽。”《漢書·匈奴傳下》:“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宋 蘇軾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纍纍,見之酸辛。”

孟門

(1).古山名。在今 河南 輝縣 西。 春秋 時為 晉國 要隘。《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 遂伐 晉 ,取 朝歌 ,為二隊,入 孟門 ,登 太行 。” 杜預 註:“ 孟門 , 晉 隘道。”《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殷紂 之國,左 孟門 ,右 太行 。” 唐 長孫佐輔 《對鏡吟》:“開簾覽鏡悲難語,對面相看 孟門 阻。”

(2).古山名。在 陝西 宜川 東北、 山西 吉縣 西,綿亘 黃河 兩岸,又稱 龍門 上口。《山海經·北山經》:“ 孟門 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 龍門 未闢, 呂梁 未鑿, 河 出於 孟門 之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孟門 ,即 龍門 之上口也。實謂 黃河 之巨阨,兼 孟津 之名矣。”

嶄絕

亦作“嶃絕”。 1.險峻陡峭。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之二:“嶄絶類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 太行 、 孟門 ,豈雲嶃絶。” 劉良 註:“嶃絶,危斷貌。” 宋 陸游 《感懷》詩:“騫騰立奇石,嶄絶瞻危亭。” 清 陳維崧 《稍遍·讀彭禹峰先生詩文全集竟跋詞卷尾》詞:“自古 穰城 ,從來 宛葉 ,嶄絶夸形勢。”

(2).形容文筆峭拔。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 令暉 歌詩,往往嶄絶清巧。” 張佩綸 《論閨秀詩》之八:“嶄絶詩歌有古風, 鮑 清 韓 綺豈同工?”

(3).高傲。《明史·林聰傳》:“ 聰 為諫官,嚴重不可犯,實恂恂和易,不為嶄絶之行。” 清 劉大櫆 《金復堂先生八十壽序》:“先生接人以誠,不為崖異嶄絶之行,而事機立斷,人不敢欺。”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嶮巇

(1).險峻崎嶇。《文選·嵇康<琴賦>》:“丹崖嶮巇,青壁萬尋。” 呂良 註:“嶮巇,傾側貌也。” 唐 高駢 《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蕭乾 《雁盪行》:“它們那奇秀之姿態,恰好調合了四周嶮巇逼人之氣勢。”

(2).指險峻崎嶇的山地。 清 曹寅 《巫峽石歌》:“鏟削嶮巇作平地,周行萬里歌砥京。”

(3).喻人事艱險或人心險惡。《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六年》:“三人黨附 史彌遠 ,排斥諸賢, 成大 尤心術嶮巇。” 明 徐枋 《送遠》詩:“世路悲嶮巇,讒言何高張。” 清 唐孫華 《文姬入塞圖》詩:“嗚呼,一身一女不能庇,命到中郎真嶮巇。”

(4).比喻心地險惡的人。《續資治通鑑·宋太宗雍熙二年》:“今海島窮崖遠惡處,甚多竄逐之臣,郊禋以來,豈不在念!然此等嶮巇,若少得志,即復結朋植黨。”

詩詞推薦

因客話有感原文_因客話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