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閩即興原文
毒霧才開海日黃,午街喧雜鬧交廂。
氁絲纏髻西洋客,茉莉簪頭上店娼。
五月山田收火米,四時泉水浴溫湯。
南州處處雖雲樂,自是行人憶故鄉。
詩詞問答
問:南閩即興的作者是誰?答:葉蘭
問:南閩即興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南閩即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鄱陽五家集卷九
參考注釋
毒霧
有毒的煙霧
海日
海上的太陽。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張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 齊 煙九點蒼。”
喧雜
喧嚷嘈雜
市場上的聲音十分喧雜
西洋
指西方的歐美各國
所貨西洋珠。—— 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西洋畫家。—— 蔡元培《圖畫》
西洋之圖畫
茉莉
(1) 一種常綠灌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夏季開花(白色、香味濃厚)。供觀賞,花可用來熏制茶葉
(2) 指茉莉的花
頭上
(1).頭的上方;頭頂。 五代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二:“春殘相憶 荊江 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許傑 《慘霧》下:“村上的婦人們……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迴旋著,正如強悍的老鷹一般,轉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又輭又甜,況是飢餓頭上,不覺一連喫了幾塊。”《紅樓夢》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忘了忌諱。”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頭上,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
(3).先,前頭。《 * 詞話》第六九回:“説在頭上,就是爹賞的這銀子,小媳婦也不敢領去,寧可領了爹言語,對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詞。用在名詞後,表示在某種事物的範圍以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現在,同樣神聖的義務輪到自己頭上來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都鬧了意見回來了。”
田收
(1).農田的收成。《北史·室韋國傳》:“氣候多寒,田收甚薄。”
(2).指農田的作物收割之後。 唐 賈島 《送皇甫侍御》詩:“身泊 湘江 闊,田收 楚 澤遙。” 唐 溫庭筠 《秋日》詩:“田收鳥雀喧,氣肅龍蛇蟄。” 宋 梅堯臣 《田人夜歸》詩:“田收野更迥,墟里隔煙陂。”
火米
(1).旱稻。 唐 李德裕 《謫嶺南道中作》詩:“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鷄。” 宋 范成大 《離堆行》:“ 成都 火米不論錢,絲管相隨看蠶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粳》:“西南夷亦有燒山地為畬田種旱稻者,謂之火米。”
(2).先蒸後炒的稻穀。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四:“ 蜀 稻先蒸而後炒,謂之火米。可以久積,以地潤故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陳廩米》:“火米有三:有火蒸治成者,有火燒治成者,又有畬田火米,與此不同。”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泉水
(1) 從地里湧出的水;自然泉水
(2) 從湧泉流出來的溪流
溫湯
(1).溫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山屋東有溫湯水口……其山在縣西二十里,右出溫湯,療治萬病。”《新唐書·李峴傳》:“ 玄宗 歲幸溫湯,甸內巧供以媚上。”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之四:“儘有溫湯堪療疾,恰逢靈藥可延年。”
(2).溫水。如:溫湯浸種。
州處
聚居。《國語·齊語》:“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韋昭 註:“州,聚也。”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種五,其色黃、白、黑、赤、流黃。畫地州處,風教語言,勿能相通,其小別六十有三。”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故鄉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