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原文

大祥歸又三月閱,終禫行將一旦臨。

敬謁山陵逮釋服,遙瞻雲漢早摧心。

七言與恨埋千古,瞥眼惟驚逝寸陰。

原是問程嫌久處,奈何翻覺速於今。

詩詞問答

問: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

2. 乙亥恭謁為遙泰陵啟蹕作以急於欲到有三宿不覺如萬里程之句今則到行館轉嫌其連以不久即應釋素服此今昔情事之不同也

參考注釋

大祥

古時父母喪後兩周年的祭禮。《儀禮·士虞禮》:“又朞而大祥,曰薦此祥事。” 鄭玄 註:“又,復也。” 賈公彥 疏:“此謂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復朞也。” 漢 魏 以來時君行喪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後、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舉行大祥祭禮。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以日易月,抑惟舊章,皇帝宜三日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釋服。” 宋 皇室行喪,小祥、大祥之禮皆舉行兩次。既以日為之,又以月為之。《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八年》:“今羣臣雖易月而人主實行喪,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期而又大祥。”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服紀下》。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行將

不久就要;將要

行將為人所並。——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行將就道

一旦

(1) 不確定的時間

一旦工作完成,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一旦山陵崩。——《戰國策·趙策》

一旦為將。——漢·劉向《列女傳》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占有這些珍寶)。——唐·杜牧《阿房宮賦》

一旦異於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一旦運窮。——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一旦事變。——清·周容《芋老人傳》

(2) 一天之間,表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

毀於一旦

山陵

(1) 山嶽

(2) 舊指皇帝陵墓

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復庵記》

(3) 比喻帝王或王后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 趙?——《戰國策·趙策》

釋服

(1).脫去朝服。《儀禮·鄉飲酒禮》:“主人釋服,乃息司正。” 鄭玄 註:“釋朝服,更服玄端也。”

(2).除去喪服。謂除喪。《史記·孝文帝本紀》:“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江 左朝臣,子孫初釋服,朝見兩宮,皆當泣涕。” 宋 葉適 《兵部尚書徽猷閣學士趙公墓志銘》:“﹝ 趙公 ﹞釋服,知 揚州 。”

遙瞻

向遠方看;凝目遠視

雲漢

(1) 銀河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詩·大雅·雲漢》

(2) 高空

萬乘華山下,千岩雲漢中。—— 張九齡《奉和聖制途經華山》

摧心

極度傷心。 晉 潘岳 《寡婦賦》:“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而摧心。”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每當春秋時饗,孑立捧奠,顧眄無後繼者,惸惸然欷歔惴惕,恐此事便已,摧心傷骨,若受鋒刃。” 清 金農 《將游楚中於真州江上登舟》詩之二:“亂柳摧心野郭秋,隔江山翠晚奩收。” 葉聖陶 《倪煥之》三:“摧心地傷痛,擔上家計的重負,工作又十二分不如意,他憔悴了。”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瞥眼

轉眼,極言時間之短;忽然,迅速地

寸陰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陰尺璧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詩詞推薦

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原文_將行釋服禮起程謁陵之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