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興原文
大人不親細,三公坐而論。
所論為何事,敬法兩字諄。
宜敬法者誰,曰天與祖宗。
然貴行以實,匪貴徒名存。
處奧如太簡,媚灶或競奔。
敝褲斯已約,程書斯已勤。
勤約豈不佳,失要反致屯。
恭已正南面,未可易易言。
詩詞問答
問:寓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寓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大人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2) 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父親大人
(3) 成年人
大人小孩都可以來
(4) 身材長大的人
(5) 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6) 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不親
(1).不親近;不親睦。《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史記·楚世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 明 劉基 《郁離子·道術》:“上罔下則不親,下罔上則不孫。”
(2).不接觸;不接近。《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 曰:‘禮也。’”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王蓮舫》:“惟是男女授受不親,雖周旋於患難之間,不敢不謹。” 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於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
(3).不親身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詩》曰:不躬不親,庶民不信。”《詩·小雅·節南山》作“弗躬弗親”。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為何
為什麼
祖宗
祖先
貴行
謂以身體力行為貴。《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漢 河上公 註:“知者貴行,不貴言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質正,貴行賤言,故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辭説。” 明 宋濂 《故民匠提舉司知事許府君墓志銘》:“為學貴行,不行而能言,雖如簇錦,將何施邪!”
敬稱他人職業。《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為什麼還要做你這貴行?”
媚灶
比喻阿附權貴。 漢 崔寔 《政論》:“長吏或實清廉,心平行潔,內省不疚,不肯媚灶。”《隸釋·漢太尉陳球碑》 洪适 釋:“ 東漢 閽寺之盛,人主拱手,君子喪氣,然剛毅之士寧接踵以赴死,不詘身以媚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念吾儕勢焰傾朝,那個不脂韋媚灶?”參見“ 媚奧 ”。
程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縣,稱也。石,百二十斤也。 始皇 省讀文書,日以百二十斤為程。”後因以“程書”謂限量閱讀處理文書。 宋 范成大 《晚步宣華舊苑》詩:“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
勤約
勤勞節儉。《後漢書·循吏傳序》:“勤約之風,行於上下。”《新唐書·高元裕傳》:“ 元裕 性勤約,通經術。” 宋 蘇轍 《安厚卿樞密母夫人輓詞》之一:“慈仁本宜壽,勤約自成風。”
不佳
(1).不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褚期生 少時, 謝公 甚知之。恆云: 褚期生 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奴僕》:“餘八字中,奴僕宮最不佳,聽之而已。”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好象諸公於裸體模特兒之外,都未留心現實,然而裸體畫仍不佳。”
(2).身體不舒適,小病。《北堂書鈔》卷一四四引《郭林宗別傳》:“ 林宗 嘗不佳,夜命作粥。”《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七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謂體中有不節適也,語曰不佳,微有疾也。”《晉書·王湛傳》:“ 濟 嘗詣 湛 ,見牀頭有《周易》,問曰:‘叔父何用此為?’ 湛 曰:‘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
南面
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易·說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莊子·盜跖》
南面召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未可
不可
易易
很容易
榮祿固 操、 莽之才…待之恐不易易。——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