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二原文
碧琉璃上雙玉壺,蘭橈宛轉沿春蕪。
未傳洛下羊酪法,且醉淮南櫻筍廚。
射雉城中煙景暮,流鶯喚人且須住。
回頭笑謝襄陽兒,詎可搖鞭背花去。
詩詞問答
問: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碧琉璃
亦作“ 碧瑠璃 ”。碧綠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綠色的光瑩透明之物。 唐 李涉 《題水月台》詩:“水似晴天天似水,兩重星點碧琉璃。” 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溶溶春水浸春雲,碧瑠璃滑浄無塵。”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德宗 時, 吳明國 貢鸞蜂蜜……其色碧,貯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 田漢 《南歸》:“那湖邊草場上的草……青得跟絨氈似的。我們又叫它‘碧琉璃’。”
雙玉
(1).一對玉。《左傳·莊公十八年》“皆賜玉五瑴” 晉 杜預 註:“瑴亦作珏,雙玉為珏。”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 許少伊 右丞, 宣和 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緑衣而持雙玉者隨其後,未幾 劉希范 資政 珏 繼有是除。”
(2).喻指兩個出色的人物。 宋 薛季宣 《二女篇》詩:“二子終孝慈,雙玉澄江映。”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恩波曾出九重天,階前雙玉,早已奮鵬摶。”
(3).喻指美女的兩道淚痕。 後蜀 閻選 《河傳》詞:“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蘭橈
小舟的美稱。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飛蓋去芳園,蘭橈游翠渚。” 元 薩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詩:“木落 淮南 秋,蘭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貽瓶中海棠》詩:“ 吳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蘭橈到酒邊。”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春蕪
(1).濃碧的春草。 唐 劉長卿 《登遷仁樓酬子婿李穆》詩:“春蕪生 楚國 ,古樹過 隋 朝。” 唐 皎然 《山居示靈徹上人》詩:“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宋 曾極 《金陵百詠·胭脂井》:“寒泉玉甃沒春蕪,石染臙脂潤不枯。”
(2).香草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 波祗國 ﹞獻神精香艸,亦名荃靡,一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
洛下
(1).指 洛陽 城。 南朝 梁 劉令嫻 《祭夫徐悱文》:“調逸 許 中,聲高 洛 下。” 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將詩無敵, 洛 下書生語更妍。” 明 王世貞 《明佐游梁無資作歌見援聊此奉復》詩:“吾家弱弟慚小落, 洛 下東西兩間屋。”
(2).複姓。 漢 代有 洛下閎 。見《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贊》。
羊酪
用羊乳製成的一種食品。常借指鄉土特產的美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 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 陸 曰:‘卿 江 東何以敵此?’ 陸 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宋 陸游 《讀史》詩:“南言蓴菜似羊酪,北説荔枝如石榴。” 清 吳偉業 《新翻子夜歌》:“龍團與羊酪,相逢土風異。”
淮南
(1) 指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特指安徽的中部
(2) 安徽省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積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100萬。淮南煤礦是中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櫻筍廚
(1). 唐 時,櫻桃與春筍上市時,朝廷以此物作盛饌,故稱。《類說》卷六引 唐 李綽 《秦中歲時記·櫻筍廚》:“四月十五日自堂廚至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
(2).借指朝宴。 宋 陸游 《送陳吏部還朝》詩:“不辭我老鷄豚社,且喜公歸櫻筍廚。”
雉城
猶雉堞。 宋 秦觀 《望海潮·越州懷古》詞:“鴛瓦雉城,譙門畫戟,蓬萊燕閤三休。”
煙景
(1) 雲靄、煙霧繚繞的景色
峨嵋的煙景令人留連忘返
(2) 美麗的景色
流鶯
1、亦作“ 流鸎 ”。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詞:“春色初來,徧拆紅芳千萬樹,流鸎粉蝶鬭翻飛。”
明 謝讜 《四喜記·冰壺重會》:“春晝日遲遲,朝罷身無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覺添詩思。”
清 龔自珍 《高陽台》詞:“問春人,知否園亭,啼徧流鶯。”
2、流鶯還有一層隱晦的含意,就是無固定場所在街頭拉客的妓女。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詎可
豈可。《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訃詎可相尋來。” 清 戴名世 《吳江兩節婦傳》:“新婦所以不死者,將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節他適!”
搖鞭
揮動馬鞭。多謂遠行。 唐 方乾 《送吳彥融赴舉》詩:“ 西陵 柳路搖鞭盡, 北固 潮程掛席飛。” 宋 柳永 《引駕行》詞:“望花村、路隱映,搖鞭時過長亭。”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聞君西笑且搖鞭,灰洞炎塵方崛堁。” 郁達夫 《己未出都口占》:“ 蘆溝 立馬怕搖鞭,默看城南尺五天。”
背花
(1).舊時刑杖之稱。亦指杖刑的創傷。《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郡王焦躁,把 郭立 打了五十背花棒。”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閨塾》:“則問你幾絲兒頭髮?幾條背花?”
(2).持棒於背後迴旋舞弄的各種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