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原文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詩詞問答
問:採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的作者是誰?答:皇甫松
問:採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採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是什麼體裁?答: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採蓮延遲。
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濕,更脫下紅裙網羅池中鴨兒。
注釋
此詞也見於北宋張耒詞集中。
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詩經·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朱熹註:“菡萏,荷華也。”陂(bēi杯):水池。《說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訓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頃陂’,即謂千頃池也。”這裡“十頃陂”即言“十頃池”。
舉棹:此處“舉棹”與下面的“舉棹”、“年少”,均無實際意思,是採蓮歌中的“和聲”,如今人唱號子時“嘿嗬”、“喲嗬”之類。劉永濟先生在《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舉棹’、‘年少’,皆和聲也。採蓮時,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蓮十頃陂’一句,餘人齊唱‘舉棹’和之。”
鴨兒:船家所餵養的小鴨。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出了採蓮女子的活潑嬉戲情態。
首寫荷花滿塘,香聞十里的背景以及採蓮女子貪玩而忘了採蓮的情景。後二句是一個特寫鏡頭,也是“貪戲”的進一步形象寫照,歡笑之聲可聞,活潑之狀可見。湯顯祖評道:“人情中語,體貼工致,不減睹面見之。
反映江南採蓮優美風俗的第一首詩,是漢樂府《漢南可採蓮》。後來梁武帝制《採蓮曲》,梁、陳、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輕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於江南,他的這組《採蓮子》,則是清水出芙蓉,充滿健康活潑的生活氣息。 《採蓮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帶有和聲。此組歌詞,若去掉和聲,則無異七言絕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採蓮的情景,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聲在內則不同,展現的是採蓮眾少女一唱眾和的情景,這是其第二境界。此詞和聲既傳,則應欣賞其作為有和聲之歌詞而不是無和聲之絕句的全幅境界。 兩詞的主角為同一位少女,兩詞迴環映照,實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連十頃破(舉棹)。”菡萏即荷花。採蓮是採蓮蓬,但此時不妨還有遲開的荷花,如此則意境更美,荷花與紅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連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頃連了起來,並把採蓮女曲曲引入荷塘深處,這樣寫法,有空靈之妙。句尾和聲“舉棹”,與現境相關,分明唱出眾少女打槳蕩舟的情景。誦之則仿佛一女歌聲方餘音裊裊,眾少女已齊聲相和。“小姑貪戲採蓮遲(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實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則有戲劇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時藏深閨,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葉似乎隔開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盪開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貪玩戲水,流連忘返。“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掉)”。“晚來”承上句“採蓮遲”,“弄水”點上句“貪戲”。小姑弄水,大概是赤著雙腳打水吧,到了興頭上,採蓮船也給澆得水濕淋淋。可是她的嬌憨之態還不止於此呢。“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小姑的無拘無束,憨態可掬,活脫脫就在眼前。句尾和聲一起,伴隨著眾少女的一片笑聲,那不消悅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伏屍百萬,流血漂櫓。賈誼《過秦論》
- 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墨子《墨子·02章 修身》
-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孔子弟子《論語·子罕篇》
- 聰明了一世,憎懂在一時。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
- 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佚名《百戰奇略·第五卷·利戰》
-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