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甌江符卿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送張甌江符卿原文

張公子,佩玉環,意氣凌雲體自閒。

玉環連蜷若明月,盈盈三五無虧缺。

衣邊結響勝鳴璫,劍里回容輕佩玦。

半面初辭鉤弋宮,全身正奉鹹陽闕。

婉婉規中度,悠悠象外懸。

玉以銘文德,環以喻周旋。

丈夫纓組橫九州,心似明珠爛不收。

璇璣斗宿光常滿,鐘鼎江河意欲流。

九蓬遼叟乘風轉,韋約西門繞指柔。

非是馳情懷尺璧,直因托意在千秋。

詩詞問答

問:送張甌江符卿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送張甌江符卿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公子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佩玉

(1) 貴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

(2) 佩戴玉器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凌雲

高聳入雲

壯志凌雲

環連

如環相連。形容絡繹不絕。 唐 柳宗元 《晉問》:“《春秋》之事,公侯大夫,策文馬,馳軒車,出入環連,貫於國都。”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盈盈

(1) 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

(2) 形容舉止、儀態美好

盈盈顧盼

(3) 形容快樂神情或美好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喜氣盈盈

(4) 形容動作輕盈

盈盈起舞

(5) 十五歲

料他年紀多只在盈盈左右。——《鼓掌絕塵》

三五而盈。——《禮記·禮運》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虧缺

缺損不全;欠缺。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若僕大質已虧缺矣。雖材懷 隨 和 ,行若 由 夷 ,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繁》:“如其間有文句虧缺者,細書側注於其右。” 明 劉基 《養志齋記》:“ 孔 門弟子,以孝稱於聖人而揚於後世者, 閔子 、 曾子 而已。 游 夏 之徒,則各有虧缺。” 鍾敬文 《我的這顆心兒》:“我的這顆心兒,有如長空皎月:有時滿吐光明,有時形象虧缺。”

鳴璫

指首飾。金玉所制,晃擊有聲,故稱。 唐 裴思謙 《及第後宿平康里》詩:“銀缸斜背解鳴璫,小語偷聲賀玉郎。” 前蜀 韋莊 《怨王孫》詞:“玉蟬金雀,寶髻花簇鳴璫,繡衣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於玉》:“有四麗人,斂袵鳴璫,給事左右。”

回容

曲法寬容。《後漢書·馬武傳》:“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李賢 註:“回,曲也,曲法以容也。”《後漢書·虞詡傳》:“ 詡 好刺舉,無所回容,數以此忤權戚。”《新唐書·路嗣恭傳》:“ 魏少游 畏 載 ,常回容之。”

佩玦

有缺口的環形佩玉。《莊子·田子方》:“緩佩玦者,事至而斷。” 成玄英 疏:“緩者,五色絛繩,穿玉玦以飾佩也。”參見“ 佩環 ”。

(1).玉佩的一種。環形而有缺口。 宋 陳師道 《次韻麟等詩及破余酒戒》:“丈夫意氣合,珮玦不循鉤。”

(2).泛指佩玉。 元 周巽 《野有梅而托興焉》詩:“吁嗟美人兮,贈我以瓊英。酬以珮玦,聊結中情。”

半面

(1).《後漢書·應奉傳》“ 奉 少聰明”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奉 年二十時,嘗詣 彭城 相 袁賀 , 賀 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 奉 , 奉 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後因用以稱瞥見一面。《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唐 錢起 《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年欽盛名。”

(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西遊補》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 項羽 ,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餘·金羅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長春殿 ,供事內臣進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饌者以此為例。”

(4).半邊,旁邊。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戴 * 的, 胡 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

鉤弋

(1).見“ 鉤樴 ”。

(2).見“ 鉤弋夫人 ”。

(3). 漢 宮名。《漢書·外戚傳上·孝武鉤弋趙倢伃》:“ 拳夫人 進為倢伃,居 鉤弋宮 。” 顏師古 註:“《黃圖》 鉤弋宮 在城外,《漢武故事》曰在 直門 南也。”

全身

(1) 整個身體

她全身都疼

(2) 外文活字一個字母的長度(m字寬),為破折號一半的短劃線

鹹陽

指 秦檜 。《戰國策·秦策四》載, 齊 、 韓 、 魏 攻 秦 , 昭王 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寧亡三城而悔,無危 鹹陽 而悔也。” 南宋 丞相 秦檜 割地媚 金 以求偏安,事類 昭王 。 秦 都 鹹陽 而 檜 姓 秦 ,故時人以“鹹陽”稱之。 宋 陸游 《跋李莊簡公家書》:“﹝ 李光 ﹞每言 秦 氏( 秦檜 ),必曰‘鹹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 清 唐孫華 《題吳長卿先生宋相譜冊子》詩:“妝點 錢唐 作 汴州 ,君臣燕喜竟忘讎。 鹹陽 巧為 金源 計,良將先教死 杜郵 。”原註:“ 秦檜 當國,人不敢斥言,皆呼為 鹹陽 。”

婉婉

(1).屈伸貌;捲曲貌。《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南朝 陳 徐陵 《報德寺剎下銘》:“ 軒轅 之駕,譬婉婉而多慙; 吳王 之墳,狀耽耽而非擬。” 北周 庾信 《游山》詩:“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竪。”

(2).和順貌。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婉婉 偃王 ,惟道之耽。以國易仁,為笑於頑。” 宋 曾鞏 《祭亡妻晁氏文》:“及其既退,婉婉其儀。不矜以色,不伐以辭。”《天雨花》第四回:“你今願責還願罰,須當與我説分明。願責低頭來領罪,罰時婉婉順郎心。”

(3).柔美;美好。《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婉婉長離,凌江而翔。” 呂向 註:“婉婉,美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這話婉婉向 莊徵君 説了。”

中度

(1).合乎標準、法度。《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術訓》:“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四遊記·果老騎驢 * 》:“言詞清雅,禮數中度。”

(2).引申為恰到好處。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濃中度。”《宋史·歐陽修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象外

(1).猶物外,物象之外。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散以象外之説,暢以無生之篇。”《三國志·魏志·荀惲傳》“ 詵 弟 顗 , 鹹熙 中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斯則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藴而不出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應物》:“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

(2).謂塵世之外。 唐 錢起 《過瑞龍觀道士》詩:“得茲象外趣,便割區中緣。” 唐 寒山 《詩》之二九○:“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 明 何景明 《寺僧留宿》詩:“水月人間地,香燈象外天。” 清 超源 《夢故友程風衣》詩:“自言身朽心不朽,象外風月皆吾友。”

(3).謂寫詩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意境超乎常法之外。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宋 惠洪 《冷齋夜話·象外句》:“ 唐 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謂之象外句。”

銘文

(1)

(2) 指碑文

(3) 硬幣、勳章、獎章、紀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辭(大多鑄成或刻成)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纓組

結冠的絲帶。亦借指官宦。《南史·文學傳·鍾嶸》:“服既纓組,尚為臧獲之事。” 唐 王建 《荊南贈別李肇著作轉韻詩》:“且歡身體適,倖免纓組束。” 明 歸有光 《戴素庵七十壽序》:“ 西野 既解纓組之累,先生亦釋絃誦之負。” 清 申涵光 《家誡示舍弟》詩:“朱門曳長裾,譚讌雜纓組。”

九州

(1) 中國的別稱

(2)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爛不收

謂光彩奪目,美不勝收。 宋 張耒 《秋末圭寶齋前菊盛開賦得絕句》:“幽齋誰與破窮愁, 蜀 錦當軒爛不收。” 宋 張孝祥 《題斷堤寺》詩:“柔桑細麥緑油油,雲水烘春爛不收。” 金 元好問 《游龍山》詩:“苔花萬錦石,丹碧爛不收。”

璇璣

(1) 古時一種天文儀器,渾天儀

妙盡璇機之正。——《後漢書·張衡傳》

(2) 古代稱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斗宿

(1).二十八宿之一。俗稱南斗,共六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乃惟嗣德,實秉英靈,身圖斗宿,面繞樞星。”

(2).神怪小說中指南斗之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青衣曰:‘閻摩不敢擅專,又持 大聖 旨上咨斗宿,是以來遲。’”

(3).指北斗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歙山斗星硯》:“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硯。”

常滿

(1).謂永遠圓滿充實。 漢 班固 《 * 通·日月》:“日之為言‘實’也,常滿有節;月之為言‘闕’也,有滿有闕也。”

(2).古杯名。《說郛》卷六六引 宋 竇革 《酒譜》:“《十洲記》雲 周穆王 時有杯名曰常滿。”參見“ 常滿盃 ”。

(3).古燈籠名。 南朝 陳後主 《三善殿夕望山燈》詩:“既有常滿照,羞與曉星連。”參見“ 常滿燈 ”。

鐘鼎

(1).鍾和鼎。《呂氏春秋·節喪》:“夫玩好貨寳,鐘鼎壺濫,轝馬衣被戈劍,不可勝數。”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近世 山東 、 河南 粥鐘鼎尊匜,窮極巧麗,皆墓中物也。”

(2).喻富貴榮華。 宋 黃庭堅 《次韻答王眘中》:“夸士慕鐘鼎,寒儒守典墳。”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迺弟 誠軒 《炙背詩》曰:‘……鐘鼎形骸外,溪山夢寐餘。’” 廖仲愷 《史堅如石像開幕演說》:“ 史 家裡的進士、翰林、舉人都有。實生在鐘鼎之家。”參見“ 鐘鳴鼎食 ”。

(3).指鐘鼎文。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魯國’二字可識之,奇古如鐘鼎樣。”

(1).鍾和鼎。上面多銘刻記事表功的文字。《淮南子·泰族訓》:“不大鐘鼎者,非愛金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聖賢以此鏤金版而鐫盤盂,書玉牒而刻鐘鼎。” 李善 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於鐘鼎,傳於後世。”《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銘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 明 唐順之 《題王世新一枝窩》詩之一:“鐘鼎相傳精古文,戶庭不出玩初爻。” 華山 《遠航集·窯洞陣地戰》:“好些人家把祖傳的鐘鼎和鐵香爐等等老古董,都拿到兵工廠去,給民兵換地雷。”

(2).指高官重任。 三國 魏 曹操 《陳損益表》:“臣以區區之質,而當鐘鼎之任。”

(3).指富貴。 唐 杜甫 《清明》詩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清 馮桂芬 《吳氏祭田記》:“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貴,具鐘鼎之養,而廟貌不設,祭田不備者有之。”參見“ 鐘鳴鼎食 ”。

江河

(1) 長江和黃河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

(2) 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意欲

見“ 意欲 ”。

(1).亦作“ 意慾 ”。欲望。《淮南子·道應訓》:“故人主之意欲見於外,則為人臣之所制。” 宋 朱熹 《答林擇之書》之一:“今方欲與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點檢氣習偏處,意欲萌處。”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制民主政體》:“倘非達於共和,國民之意慾難厭,霸者彌縫掩飾之策,決其不能奏效也。” 葉聖陶 《李太太的頭髮》:“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給她們望見了;一種意欲包圍著她的腦袋。”

(2).想要。謂心想做某事。《後漢書·彭寵傳》:“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 子密 聽其語,遂不敢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約,不好自家啟齒。”《紅樓夢》第一回:“你攜了此物,意欲何往?”

乘風

順風;憑藉風力

乘風向法國駛去

西門

(1) 位於城牆西方的門

(2) 複姓

繞指柔

(1).《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呂延濟 註:“百鍊之鐵堅剛,而今可繞指。自喻經破敗而至柔弱也。”後因以“繞指柔”比喻堅強者經過挫折而變得隨和軟弱。 明 唐順之 《與楊蕉山書》:“僕少頗負意氣,屏發以來,槁形灰心之餘,化為繞指柔焉久矣。”

(2).用以形容柔軟之極。 唐 高適 《詠馬鞭》:“珠重重,星連連,繞指柔,純金堅。” 清 黃遵憲 《寄和周朗山》:“金作同心結,刀期繞指柔。”亦省作“ 繞指 ”。 唐 溫庭筠 《懊惱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宋 楊萬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鍊兮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御史與邊功》:“以至尚書三少而豸冠,風力化為繞指矣。”

非是

(1).謂不正當的事。《管子·明法解》:“國無明法,則百姓輕為非是。”

(2).以非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謂之愚。” 楊倞 註:“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則謂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當;有過錯。《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

情懷

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暢舒情懷

尺璧

(1).直徑一尺的璧玉。言其珍貴。語本《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表薦及第》:“於菟獵食,非求尺璧之珍;鶢鶋避風,不望洪鐘之樂。”

(2).比喻美好的詩文。 晉 潘尼 《答陸士衡》詩:“慙無琬琰,以詶尺璧。”

(3).比喻才能;賢才。《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懷尺璧,顧呬連城。” 張銑 註:“尺璧……言 攸之 才可寶,過於十五城之價。” 南朝 梁 沉約 《懷舊詩·傷謝朓》:“尺璧爾何寃,一旦同丘壤。”

托意

借事物以寄託感情。 明 何景明 《織女賦》序:“予病值七夕之夜,感 織女 之事,托意命辭,作為茲賦。”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章二:“ 劉 詩托意於花, 張 則寄情於月。”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詩詞推薦

送張甌江符卿原文_送張甌江符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