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靈源塔原文
高帆駕浪過南溟,那料歸來掃此亭。
桃李成陰春老大,溪山好在鬢凋零。
瓦燈已照宮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
春雪尚能知客意,盪除毛孔瘴煙腥。
詩詞問答
問:謁靈源塔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謁靈源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謁靈源塔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參考注釋
高帆
見“ 高颿 ”。
駕浪
(1).乘浪;鼓浪。 唐 元稹 《洞庭湖》詩:“駕浪沉西日,吞海接曙河。” 清 陳恭尹 《贈余鴻客》詩:“長風駕浪作丘壑,蜃樓海市相崢嶸。”
(2).指鼓起的巨浪。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黃牛 平駕浪,畫鷁上凌虛。”
南溟
見“ 南冥 ”。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春老
謂晚春。語出 唐 岑參 《喜韓樽相過》詩:“三月 灞陵 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宋 歐陽修 《仙意》詩:“ 滄海 風高愁燕遠, 扶桑 春老記蠶眠。”
好在
幸好
好在他傷勢不重
凋零
(1) 衰敗,不振
(2) 用來喻人的死傷離散
瓦燈
亦作“ 瓦鐙 ”。陶製的油燈。《後漢書·禮儀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軒輖中,亦短衛。” 宋 惠洪 《謁靈源塔》詩:“瓦燈已照宮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襄陽 船戶 劉茂 送到 舟 兒一信及書卷、瓦燈。” 何其芳 《憶昔》詩:“憶昔危樓夜讀書, 唐 詩一卷瓦燈孤。”
宮商
(1).五音中的宮音與商音。《毛詩序》“聲成文” 漢 鄭玄 箋:“聲成文者,宮商上下相應。”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我情與君,亦猶形影宮商之不離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你們所彈的皆是一人之曲,如兩人同彈此曲,則彼此宮商皆合而為一。”
(2).泛指音樂、樂曲。《韓詩外傳》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孟浩然 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清 龔自珍 《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詩:“曲終卻是琵琶聲,一代宮商創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詞·內家嬌》:“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詞曲 元 人稱獨步,到今戶葉宮商。”
(4).可借指詩律中的平仄和聲韻中的四聲。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昔 曹 劉 殆文章之聖, 陸 謝 為體貳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聞宮商之辨,四聲之論。”
卵塔
安葬佛門僧侶骨殖的無縫石塔。狀如大鳥卵,故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七:“﹝ 王旦 ﹞性好釋氏,臨終遺命鬀髮著僧衣,棺中勿藏金玉,用茶毗火塟法,作卵塔而不為墳。” 宋 陸游 《哭徑山策老》詩:“塵侵白拂繩牀冷,露滴青松卵塔成。”
服匿
(1).盛酒器。《漢書·蘇武傳》:“三歲餘,王病,賜 武 馬畜服匿穹廬。”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晉灼 曰:‘ 河 東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服匿》:“《齊雜記》云: 竟陵王 子良 得古器,小口方腹底平,可著六七升,以示秘書丞 陸澄之 。 澄之 曰:‘此名服匿……蓋東夷之謂服席,即北狄之謂服匿者也。’”
(2).指旃帳。《漢書·蘇武傳》:“服匿。”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服匿如小旃帳。”後因亦以“服匿”稱旃帳。 宋 范成大 《盧溝》詩:“河邊服匿多生口,長記軺車放鴈時。” 清 惲敬 《游翠微峰記二》:“洞之南,石山相倚如服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江浙聯軍<檄南京文>》:“務使珍珠帳捲,服匿廬空。”
知客
(1).佛寺中專管接待賓客的僧人。又稱典客、典賓。 唐 懷海 《敕修百丈清規·兩序章》:“知客,執典賓客。”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廬山僧鬼》:“僧 聞修 ,姓 陳氏 ,行腳至 廬山 ……乃入路側一小剎求宿,知客曰,略無閒房,唯僧堂頗潔。”《水滸傳》第六回:“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且如小僧做個知客,只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眾。”《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寺里有方丈,是專門只管清修……頂闊的是知客,專管應酬客人以及同各衙門來往。”
(2).舊時辦理婚喪喜慶等事專管接待賓客的人。又稱知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不一會, 繼之 請的幾位知客,都衣冠到了。”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就由那位表叔擔任了贊禮和知客。”參見“ 知賓 ”。
(3).舊時宮中女官名。《新五代史·晉出帝皇后馮氏傳》:“後既立,專內寵,封拜宮官尚宮、知客等皆為郡夫人。”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王怒,命內知客鞫其事。”
盪除
掃蕩滅除。《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得精卒數萬人,宿惡盪除,所過肅清。”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公制變以奇,盪除以殺。”
肅清,徹底消除。《後漢書·蘇竟傳》:“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縮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運盪除之祥,聖帝應符之兆也。” 唐 陸龜蒙 《彼農》詩之一:“世路巇險,淳風盪除。”《明史·外國傳二·安南》:“願興弔伐之師,隆繼絶之義,盪除奸凶。” 魯迅 《墳·寫在<墳>後面》:“倘非天縱之聖,積習當然也不能頓然盪除。”
毛孔
(1) 汗孔
(2) 昆蟲表皮上伸出感覺毛或剛毛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