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朴庵韻原文
有山翼翼臨江郭②,山卓樓高四望賒③。
隔岸淡煙籠野寺④,平湖淺水漾秋沙⑤。
箇中風景浮三島⑥,天下車書混一家⑦。
長笛一聲人去遠⑧,萬年形勝壯龜蛇⑨。
詩詞問答
問:次朴庵韻的作者是誰?答:朱廷聲
問:次朴庵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次朴庵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黃鶴樓集卷上
參考注釋
翼翼
(1) 恭謹的樣子
小心翼翼
(2)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
疆場翼翼
(3) 茂盛眾多的樣子
(4) 飛翔的樣子
翼翼飛鸞
江郭
瀕江的城郭。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江郭船添店,山城木竪郛。” 元 謝應芳 《臘月》詩:“蕭條江郭外,雲暝雪毿毿。” 清 黃景仁 《吳山夜眺》詩:“月浮江郭動,星傍海門疏。”
四望
四顧
四望無人
隔岸
指河的對岸。 宋 秦湛 《謁金門》詞:“隔岸數聲初過櫓,晚風生碧樹。” 明 馮夢龍 《掛枝兒·不湊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樣去採。”
淡煙
輕煙。 宋 柳永 《輪台子》詞:“悤悤策馬登途,滿目淡煙衰草。” 宋 陸游 《題繡川驛》詩:“白首即今行萬里,淡煙依舊送孤舟。”
野寺
野外廟宇。 唐 韋應物 《酬令狐司錄善福精舍見贈》詩:“野寺望山雪,空齋對竹牀。” 宋 蘇軾 《游杭州山》詩:“山平村塢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張錫祚 《謁韋刺史祠》詩:“道心棲野寺,詩思冷秋塘。”
淺水
(1) 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響表面波的水體
(2) 深度較小的水或淺灘上的水
箇中
此中;其中
箇中訊息
風景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三島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禪師》詩:“眠雲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四民。”《西遊記》第十七回:“十洲三島還遊戲,海角天涯轉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車書
(1).《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謂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牘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後因以“車書”泛指國家的文物制度。《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唐 杜甫 《題桃樹》詩:“寡妻羣盜非今日,天下車書已一家。” 清 黃遵憲 《送宍戶璣公使之燕京》詩:“ 唐 宋 時遣使,車書萬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誌》:“朝廷得以車書 隴右 ,開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混一
(1) 不同事物混雜成一體
(2) 統一,也指統一天下
混一諸侯
長笛
管樂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從中央C往上三個八度,外形大體與我國竹笛類似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 之險,縣隔千里。”《周書·齊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後,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
(2).指險要之地。《魏書·楊侃傳》:“ 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 秦 隴 據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勝。”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閒居 佛寺。” 唐 高適 《觀宓子賤神祠碑》詩:“形勝駐羣目,堅貞指蒼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 陳毅 《廣東》詩:“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更生光。”
(4).指山川壯美之地。《舊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龜蛇
(1).龜和蛇。古人常將此二物繪於旗上,以為能消災避害。《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為旐。” 鄭玄 註:“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 賈公彥 疏:“龜有甲能扞難,蛇無甲,見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為“龜蛇”當為“龜旐”之誤。參見“ 龜旐 ”。《參同契》卷下:“雄不獨處,雌不孤居, 元武 龜蛇,蟠紏相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祥符 間避 聖祖 諱,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後興 醴泉觀 ,得龜蛇,道士以為 真武 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黑旗,自後奉事益嚴。”參見“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龜山 和 蛇山 的並稱。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 龜山 在 漢陽 , 蛇山 在 武昌 ,兩山隔 江 對峙。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 武漢長江大橋 即建於兩山間。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風檣動, 龜 蛇 靜,起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