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到潁未幾公帑已竭齋廚索然戲作數句》
全文:
我昔在東武,吏方謹新書。
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誑,食菊不敢余。
歲月今幾何,齒髮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夢飲本來空,真飽竟亦虛。
尚有赤腳婢,能烹赬尾魚。
心知皆夢耳,慎勿歌歸歟。
參考注釋
赤腳婢
見“ 赤腳婢 ”。
唐 韓愈 《寄盧仝》詩:“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後因稱婢女為“赤腳婢”。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長文內翰遺石器八十八件》:“唯應赤腳婢,收拾怨常酷。”亦作“ 赤腳婢 ”。 清 陳寅 《馭仆篇》:“半飽當門黃臉童,敝衣行市赤腳婢。”亦省稱“ 赤腳 ”。 宋 陸游 《農家》詩:“蒼頭供井臼,赤腳解縫紉。”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 楊誠齋 自秘書監將漕 江 東,年未七十,退休 南溪 之上,老屋一區,僅庇風雨,長鬚、赤腳纔三四人。”
赬尾
亦作“頳尾”。1.赤色的魚尾。 晉 張協 《七命》:“ 范公 之鱗,出自 九溪 ,頳尾丹鰓,紫翼青鬐。”
(2).借指魚。 宋 徐鉉 《和御製夏日垂釣作》:“文竿乍拂圓荷動,頳尾時飜素荇香。” 宋 梅堯臣 《潁上得鯉魚為膾懷餘姚謝師厚》詩:“青蓑潭上老赬尾,網中魚買作秋盤。”
(3).《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毛 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後以“赬尾”指憂勞,勞苦。 唐 羅隱 《西京崇德里居》詩:“進乏梯媒退又難,強隨豪貴殢 長安 ……錦鱗赬尾平生事,卻被閒人把釣竿。”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黑頭期命爵,頳尾尚憂魴。” 金 元好問 《落魄》詩:“行役魚赬尾,歸期烏白頭。”
(4).指奔波勞苦之人。 清 顏光猷 《京都雜詠》:“哀鴻應滿野,頳尾莫忘歸。”
(5).《詩·周南·汝墳》“魴魚頳尾” 孔穎達 疏:“ 鄭氏 云:‘魚肥則尾赤。’”後以“赬尾”指魚肥。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種魚》:“池中得春魚,點點活如蟻。一月便翠鱗,終年必頳尾。”
蘇軾名句,到潁未幾公帑已竭齋廚索然戲作數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