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其十原文
霜氣肅大澤,虞衡方有為。
緣山置罘罝,遐邇寧逸飛。
列格掩狡兔,彎弧墜鵾雞。
披林踐幽荒,探薄窮險巇。
所中必翮羽,流磻豈虛機。
焉見凌雲雀,飄颻極天涯。
詩詞問答
問:詠懷·其十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詠懷·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霜氣
(1).刺骨的寒氣。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涼風吹沙礫,霜氣何皚皚。”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錢振倫 註:“稜稜,霜氣,嚴冬之貌。” 唐 孟郊 《秋懷》詩:“霜氣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清 鄭燮 《弘量上人精舍》詩:“殘月半天霜氣重,曉鐘雞唱滿 東湖 。”
(2).喻剛正威肅之氣。《南史·陸慧曉傳》:“ 王思遠 恆如懷冰,暑月亦有霜氣。” 唐 孟郊 《投贈張端公》詩:“嫉邪霜氣直,問俗春辭柔。” 宋 蘇軾 《予以事系御史台獄遺子由》詩之二:“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
大澤
(1).大湖沼;大藪澤。《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宋 梅堯臣 《送趙諫議知徐州》詩:“ 呂梁 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 ,為導者誤入大澤中,沮洳難行,人馬多死。” 魯迅 《亥年殘秋偶作》詩:“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
(2).即 大澤鄉 。《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陳涉 等起 大澤 中。”
(3).大恩惠。《禮記·祭統》:“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 李周翰 註:“大澤,謂天子之惠澤。”
虞衡
古代掌山林川澤之官。《周禮·天官·太宰》:“以九職任萬民,三曰虞衡。” 鄭玄 註:“虞衡,掌山澤之官,主山澤之民者。” 賈公彥 疏:“地官掌山澤者謂之虞,掌川林者謂之衡。” 孫詒讓 正義:“山林川澤之民屬於虞衡,故即名其民職曰虞衡,亦通謂之虞。”虞,衡分職, 周 漢 已然, 魏 晉 以來,概稱虞曹、虞部。 隋 代以後虞部屬工部尚書。 明 改為虞衡司, 清 末始廢。 唐 劉商 《金井歌》:“虞衡相賀為禎祥,畏人採攫持殳戕。” 宋 葉適 《除吏部侍郎謝表》:“從冬卿而陪獻納,考地貢而修虞衡。” 章炳麟 《訄書·明農》:“蔬屮之豐,園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參見“ 虞部 ”、“ 虞曹 ”。
有為
做出成績
奮發有為
大有為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罘罝
泛指捕獸之網。《後漢書·寇榮傳》:“舉趾觸罘罝,動行絓羅網。”
遐邇
遠近
逸飛
指漏網的鳥。 漢 張衡 《西京賦》:“上無逸飛,下無遺走。”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下無漏走,上無逸飛,鳥集獸屯,然後會圍。” 李詳 《廣謳為劉楚薌明府作》詩:“上無逸飛下無走,坐無機兮顏孔厚。”
彎弧
拉弓。《太平廣記》卷三二五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薄紹之》:“有一人,披錦袍,彎弧注鏃,直向 紹之 。” 唐 杜牧 《史將軍》詩之二:“壯氣蓋 燕 趙 ,耽耽魁傑人,彎弧五百步,長戟八十斤。” 明 何景明 《大梁行》:“彎弧自信成功易,拔劍那知報怨難。”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鹿苑》詩:“束髮舊曾充狗監,彎弧中歲度 龍城 。”
鵾雞
(1).即鵾雞。《文選·張衡<西京賦>》“翔鶤仰而弗逮” 李善 注引《穆天子傳》:“鶤雞飛八百里。” 郭璞 註:“鶤即鵾雞,鵾與鶤同。” 漢 揚雄 《太玄·裝》:“次四鶤雞朝飛踤於北,嚶嚶相和不輟食。” 范望 註:“鶤鷄,水鳥。”參見“ 鵾雞 ”。
(2).鳳凰的別名。《淮南子·覽冥訓》:“過歸鴈於 碣石 ,軼鶤雞於 姑餘 。” 高誘 註:“鶤雞,鳳皇之別名。”
(3).大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雞》:“ 蜀 中一種鶤雞, 楚 中一種傖雞,並高三四尺。”
鵾雞:1.鳥名。似鶴。《楚辭·九辯》:“鴈廱廱而南遊兮,鵾鷄啁哳而悲鳴。” 洪興祖 補註:“鵾鷄似鶴,黃白色。”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鳴鷫鸘與鸑鷟,舞鵾雞與翡翠。”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男兒未老中原在,寄與鵾雞莫浪啼。”
(2).古曲名。《文選·張衡<南都賦>》:“《寡婦》悲吟,《鵾雞》哀鳴。” 李善 註:“《寡婦》曲未詳,古相和歌有《鵾雞》之曲。” 唐 李德裕 《重台芙蓉賦》:“吟朱鷺於篴管,鳴《鵾鷄》於瑟絃。” 明 高啟 《長安有狹斜行》:“大婦彈《鵾鷄》,中婦舞《前溪》。”
幽荒
(1).荒遠之地。泛指九州之外。《文選·張衡<東京賦>》:“惠風廣被,澤洎幽荒。” 薛綜 註:“幽荒,九州外,謂四夷也。”《隸釋·漢成陽靈台碑》:“甘雨時降,百穀孰成。幽荒率服, 徐 方來庭。”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 鮑 生曰:‘王者欽想奇端,引誘幽荒,欲以崇德邁威,厭耀未眼。’”
(2).指隱逸之士。 漢 馬融 《廣成頌》:“登俊傑,命賢良。舉淹滯,拔幽荒。”
險巇
見“ 險戲 ”。
流磻
謂習射。磻,結於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息徒蘭圃,秣馬 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凌雲
高聳入雲
壯志凌雲
飄颻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註:“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里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盪、起伏。 晉 陶潛 《閒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游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范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看他丰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縹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