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御史

作者:汪銖 朝代:元代

上御史原文

列位南台肅紀綱,清冰出壑凜寒芒。

乘驄秋入青山道,執簡朝凝白紵霜。

鷹奮西風初搏擊,鴻安中澤肯飛翔。

此邦民瘼如堪畫,異日須將入皂囊。

詩詞問答

問:上御史的作者是誰?答:汪銖
問:上御史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上御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七

參考注釋

列位

在場的各位;諸位

承蒙列位光臨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紀綱

(1).網罟的綱繩。引申為綱領。《呂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紀有綱,壹引其紀,萬目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 唐 劉知幾 《史通·載言》:“夫方述一事,得其紀綱,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閲之者有所懵然。”

(2).法度。《書·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 漢 崔瑗 《座右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唐 韓愈 《雜說》之二:“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御史》:“有闌入者,即時糾劾,然後人不敢私謁,紀綱始嚴肅焉。” 吳晗 《“一二一” * 與紀綱》:“政府要保持紀綱,必得先明白是誰在破壞紀綱。”

(3).起紀綱作用之人物。《荀子·堯問》:“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為紀綱。” 宋 司馬光 《言張田第二狀》:“臣竊以吏者,民之紀綱。” 宋 陳亮 《酌古論·李愬》:“夫將者,三軍之紀綱也。”

(4).指州郡掾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郡紀綱上祠,請殺之。”

(5).特指州郡錄事參軍。 唐 劉長卿 《題元錄事開元所居》詩:“幽居蘿薜情,高臥紀綱行。” 唐 喻鳧 《送越州高錄事》詩:“官曹權紀綱,行李半舟航。”

(6).治理;管理。《國語·晉語四》:“此大夫 管仲 之所以紀綱 齊國 ,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侍御 韓君 ,前領三縣,紀綱二州,奏課常為天下第一。”

(7).統領仆隸之人。後泛指僕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秦伯 送衛於 晉 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杜預 註:“諸門戶僕隸之事,皆 秦 卒共之,為之紀綱。”《舊五代史·唐書·李存孝傳》:“ 梁祖 與 揆 牙兵三千為紀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又年餘,夫人遣紀綱至,多所餽遺。”

(8).謀略。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五本第十七出:“胸襟兒紀綱,扶持得帝王。”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一折:“俺這裡雖然是有紀綱,知興敗,那裡討 尉遲 這般樣一個身材。” 元 尚仲賢 《三奪槊》第一折:“若不是 唐 元帥少年有紀綱,義伏了 徐茂公 ,禮設了 褚遂良 ,智降了 蘇定方 。”

凜寒

寒冷。《白雪遺音·馬頭調·冬景》:“朔風動起,透體凜寒,帝自怯衣單。”

乘驄

《後漢書·桓典傳》:“﹝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 典 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後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嚴侍御不到先下峽》詩:“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唐 韋應物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詩:“忽報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燈餘話·泰山御史傳》:“糾察每侍於帝傍,讜論佇聞於白簡。期邁攬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間。”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執簡

手持簡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南史氏 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後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爰及太史 談 ,世惟執簡; 子長 繼志,甄序帝勣。”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執簡皆推直,勤王豈告勞;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明史·李世祺傳》:“簪筆執簡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軸之士,抗聲鴻舉。”

白紵

亦作“ 白苧 ”。1.白色的苧麻。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四:“ 晁無咎 詩云:‘上山割白紵,山高葉摵摵,持歸當戶績,為君為絺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苧麻》:“白苧葉面青,其背皆白。”

(2).指白紵所織的夏布。 唐 張籍 《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 宋 范成大 《晚春》詩之一:“輕颸宜白紵,時節近清微。” 元 郭翼 《陽春曲》:“宮中裁白苧,猶怯剪刀寒。” 清 龔自珍 《鶯啼序》詞:“凌波襪懶,繡線裙鬆,換 吳 棉白苧。”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七八:“白紵輕衫紫玉歌,府中狎客妙年多。”

(3).白衣。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時所穿衣服。 宋 王禹偁 《寄碭山主簿朱九齡》詩:“利市襴衫拋白紵,風流名紙寫紅牋。” 宋 陸游 《貧病》詩:“行年七十尚攜鋤,貧悴還如白紵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且士得一知己,可無憾,何必拋卻白紵,乃謂之利市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僧術》:“謂君騰達已久,今尚白紵耶?”

(4).樂府 吳 舞曲名。 南朝 宋 鮑照 《白紵歌》之五:“古稱《淥水》今《白紵》,催弦急管為君舞。”《新唐書·禮樂志下》:“清樂三十二曲中有《白紵》, 吳 舞也。” 宋 張先 《天仙子·公擇將行》詞:“瑤席主,杯休數,清夜為君歌《白苧》。”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黃帽雨中游,《白苧》閒時聽。” 吳梅 《檢點》詩之一:“《白紵》三千才譜曲,碧城十二未開門。”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搏擊

奮力鬥爭、衝擊;搏鬥

搏擊風浪

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中澤

(1).沼澤之中;草澤之中。《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集於中澤。” 毛 傳:“中澤,澤中也。”《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出遊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責望主德也,亦倍於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計,中澤之嗷者億計,敵國肘腋之環伺者萬計,無一瑕玷而可匿也,無一體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澤。《周禮·地官·序官》:“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如小川之衡。”

飛翔

(1) 迴旋而飛

一群海鷗在輪船上空飛翔

(2) 飛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

雲雀在薄薄的熹微中上下飛翔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異日

(1) 以後的一天或一段時間

留待異日再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往日;從前

異日情誼,記憶猶新

須將

老將,宿將。 宋 葉適 《王運使輓詞》詩:“須將未盡賞,酬折在豐碑。”

皂囊

亦作“皁囊”。1.黑綢口袋。 漢 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則以皂囊封之。《後漢書·蔡邕傳》:“以 邕 經學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皁囊封上。” 李賢 注引 應劭 《漢官儀》:“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皁囊封板,故曰封事。” 唐 杜牧 《長安雜題》詩之四:“束帶謬趨文石陛,有章曾拜皁囊封。” 明 李東陽 《送董子仁給事使琉球》詩:“歸憶皂囊封事在,殿前風采尚崔巍。”

(2).指密封的奏章。 宋 梅堯臣 《大風》詩:“ 風伯 有罪五,孰肯進皂囊。”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輓詩》:“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檢課》:“官受京畿道御史,皁囊獻替,白簡繩糾。”

詩詞推薦

  • 放鷓鴣

    崔塗唐代〕秋入池塘風露微,曉開籠檻看初飛。滿身金翠畫不得,無限煙波何處歸。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丙戌人日與內侄汪景淵同飲於宜晚二首

    陳著宋代〕憶昔兒嬉祖母旁,如今甲子一周強。盡窗三世親親話,分付兒孫此意長。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烏石山避暑

    佘翔明代〕靈岩標北郭,下瞰白雲鄉。塔影懸初地,松濤落上方。看雲頻枕石,聞梵欲依床。避暑疑河朔,傳杯樂未央。
  • 南歌子

    臧餘慶宋代〕桔里風煙好,壺中日月長。松身鶴髮自安強。應有老人呈瑞、動光芒。酒飲無邊酒,香燒不斷香。從今乞與醉為鄉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江濯手

    方回宋代〕屬鏤憤氣已銷平,江入新安水至清。淨洗長安遮日手,更容塵土到冠纓。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貞節堂

    李昱元代〕孔氏之家貞節堂,大姑守志育賢郎。貞如白石凌風雨,節比蒼筠傲雪霜。截鼻未須論令女,髧髦應不讓共姜。明年
  • 錫老弟山居

    蒲壽宬宋代〕君住南山我北山,隔溪斜照見炊煙。相尋懶趁溪邊路,村酒時沽上釣船。
  • 岐山下二首

    韓愈唐代〕誰謂我有耳,不聞鳳凰鳴。朅來岐山下,日暮邊鴻驚。丹穴五色羽,其名為鳳凰。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和聲
  • 有鳥二十章·其一

    乾隆清代〕有鳥有鳥百鳥王,雄為鳳兮雌為皇。朝棲昆圃飲玉露,夕宿蓬島餐琳琅。九苞六德耀文明,恢恢天宇恣翱翔。厥惟
  • 題喬子靜桃花流水圖

    王士禎清代〕青山白雲外,合沓無終始。小艇漾溪流,幽興何窮已。夾岸桃花林,連綿復相似。落英正繽紛,芳草亦鮮美。茗碗
  • 山中二絕·其二

    釋英元代〕窗前瀑布寒,林外夕陽薄。清風何處來,撲撲松花落。
  • 題東老庵

    陳侗宋代〕我昔名東老,君能老此庵。溪風開梵帙,岩月伴莊談。世味閒無著,人情晚更諳。蕭然塵外意,回首謝圖南。
  • 醜奴兒(寄李德志)

    王之望宋代〕去年池館同君醉,正是花時。隔院韶輝。桃李欣欣、如與故人期。相望兩地今千里,還對芳菲。春色分誰。雨慘風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德州行宮再疊舊作韻

    乾隆清代〕三年東國宛重蒞,幾宇行宮占首程。盆卉含胎方欲綻,庭柯圍拱已將成。展芸靜覺蓮壺永,摛藻長看花炬榮。惟是
  • 重遊南明山佛日寺

    陳鎰元代〕重到南山寺,清涼一壑風。慧光明佛日,梵語隱天宮。岩洞留雲在,池泉與海通。三平人去後,石虎勢穹窿。
  • 題包虎

    張榘宋代〕正眎眈眈怒作威,西風搖毒上牙須。山翁祗作丹青看,馮婦從教自下車。
  • 午日過范蠡湖有懷故園風物·其一

    李孫宸明代〕琴奏南薰五月風,江南氣候總應同。不知江畔如花女,幾隊仙裳上畫艟。
  • 七夕

    王鎡宋代〕彩樓簾影夜沉沉,一片篩涼月似金。倚得畫欄和袖暖,看人兒女學穿針。
  • 王銍宋代〕杜宇啼時花正開。慘慘風林叫竹雞,冥冥山路曉光微。盡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臨荒岸。
  • 靈谷寺六韻

    乾隆清代〕蕭梁靈谷寺,昔據獨龍中。明卜元宮址,新移碧嶂東。於今四百歲,不改八禪風。壘甓攢雲殿,雕瓊敞月宮。蟠階
上御史原文_上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