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二十章·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有鳥二十章·其一原文

有鳥有鳥百鳥王,雄為鳳兮雌為皇。

朝棲昆圃飲玉露,夕宿蓬島餐琳琅。

九苞六德耀文明,恢恢天宇恣翱翔。

厥惟聖人修至德,來巢阿閣呈嘉祥。

藹藹吉士馳王路,千秋萬載邦家光。

詩詞問答

問:有鳥二十章·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有鳥二十章·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六

參考注釋

百鳥

各種禽鳥。《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天美 禹 德而勞其功,使百鳥還為民田。”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詔》詩:“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春風吹園雜花開,朝日照屋百鳥語。”

昆圃

《楚辭·天問》:“ 崑崙 縣圃 ,其居安在?” 縣圃 ,也稱 弦蒲 、 弦圃 或 玄圃 ,在 崑崙山 之上,傳說為神仙所居之地。後以“崑圃”為“ 崑崙縣圃 ”的省稱。 元 錢惟善 《奉和太常博士柳公浦陽十詠·昭靈仙跡》:“仙馭時隨青鳥去,定陪 崑 圃 宴群真。”

玉露

(1).指秋露。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葉,金風鳴素枝。”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水滸傳》第三十回:“炎威漸退,玉露生涼;金風去暑,已及深秋。” 王大覺 《題顧悼秋悼秋盦圖》詩:“簾外銀河淡,琴邊玉露清。”

(2).喻美酒。 元 顧瑛 《水調歌頭·桂》詞:“金粟綴仙樹,玉露浣人愁。誰道買花載酒,不似少年游。” 清 方文 《偶過玉海小飲》詩:“火燒玉露色香減,蜜浸人蓡風味嘉。”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九苞

鳳的九種特徵。後為鳳的代稱。《初學記》卷三十引《論語摘衰聖》:“鳳有六像九苞……九苞者:一曰口包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聽達;四曰舌詘伸;五曰彩色光;六曰冠矩州;七曰距鋭鉤;八曰音激揚;九曰腹文戶。” 唐 李嶠 《鳳》詩:“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 明 張居正 《書羅醫師鳳岡卷》詩:“九苞有靈允,還見羽儀舒。” 明 無名氏 《金雀記·成親》:“貯看螽斯雙葉慶,九苞佳夢勝南柯。”

六德

(1).謂人的六種美德。《書·皋陶謨》:“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中的六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虞 夏 文章,則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順之 《廷試策一道》:“ 禹 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廣知人之旨也。”

(2).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國語·魯語下》:“《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聞之曰:‘懷和為每懷,咨才為諏,咨事為謀,咨義為度,咨親為詢,忠信為周。’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韋昭 註:“六德,謂諏也,謀也,度也,詢也,咨也,周也。”

(3).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鄉試策問》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禮》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4).兵家之六德:禮、仁、信、義、勇、智。《司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時合教,以為民紀之道也。”

文明

(1)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恢恢

寬闊廣大貌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恢恢然有古人形貌。——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懲罰。)——《老子》

天宇

(1).天空。 晉 左思 《魏都賦》:“傮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 唐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詩:“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 公昔與客游 金山 ,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乃模寫情景之具……當知神龍變化之妙:小則入乎微罅,大則騰乎天宇。” 魯迅 《野草·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宋書·傅亮傳》:“﹝ 傅亮 ﹞曰:‘伏聞恩旨,賜擬 東陽 ,家貧忝祿,私計為幸,但憑廕之願,實結本心,乞歸天宇,不樂外出。’” 太平天囯 黃從善 《建天京於金陵論》:“統四海皆為兄弟,居天宇者宜盡天事之勤。”

(3).猶天下。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張志民 《你與太行同高》詩:“為什麼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聲不平的呼喊?”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飛行或盤旋

展翅翱翔於兩三千米高空的雄鷹,一下子就能發現地面上寬廣範圍內的一隻小兔或小雞。——《眼睛與仿生學》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辭上》:“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商君列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

阿閣

四面都有檐霤的樓閣。《尸子》卷下:“ 泰山 之中有神房阿閣帝王録。”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豈直鳳巢阿閣,入 軒後 之圖書;魚躍中舟,稱 武王 之事業。” 清 方文 《贈吳孟虎鴻臚》詩:“藏書萬卷盈阿閣,進酒千鐘對綺筵。”

嘉祥

猶祥瑞。 漢 班固 《東都賦》:“啟靈篇兮披瑞圖,獲白雉兮效素烏,嘉祥阜兮集皇都。” 唐 陳子昂 《諫政理書》:“災害之所以不生,嘉祥之所以遂作,則觀象於天,察法於地。” 明 唐順之 《廷試策一道》:“臣謹稽之《洪範》,徵之《春秋》,大抵政善民安則嘉祥生,政荒民困則災沴作。”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神靈難報,這嘉祥,何曾預禱。”

藹藹

(1) 形容草木茂盛

叢林藹藹

(2) 眾多的樣子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左思《詠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樣子

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馬相如《長門賦》

吉士

(1).猶賢人。《書·立政》:“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漢書·元帝紀》:“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顏師古 註:“吉,善也。”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一:“ 召康公 為 成王 賦《卷阿》之詩,言求賢用吉士。”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所為歌誦其主之壽考福祿,而兼及於吉人吉士之多也。”

(2).男子之美稱。《詩·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劉 氏女因嫂而得夫,懷吉士初非衒玉。”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堪笑我誘人吉士,反自懷春。”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補救世道檔案四種》:“從此老喉嘹喨,吟關關之雎鳩;吉士駢填,若浩浩乎河水。”

(3).古 新羅國 官名。《北史·新羅傳》:“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罰乾,貴如相國,次伊尺乾……次吉士,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

(4). 明 清 時庶吉士的簡稱。 清 桂文燦 《經學博採錄》卷九:“ 休寧 戴東原 吉士 震 ,少從 婺源 江慎修 明經游,通天地人之學。” 清 桂文燦 《經學博採錄》卷九:“ 胡君 癸未下第,南歸,與吉士同舟,至 富春江 乃別。”

王路

(1).猶王義。指先王的法度。《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周秉鈞 易解:“總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則,以韻文出之,即《韓子·有度篇》所謂先王之法。”《史記·儒林列傳序》:“ 孔子 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 唐 李華 《御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貞百度。”

(2).謂通往朝廷之路。《後漢書·袁紹傳》:“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人。若不得通,乃表 曹操 隔我王路,然後進屯 黎陽 。”

(3).猶大路。《呂氏春秋·疑似》:“ 周 宅 酆 鎬 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 許維遹 集釋引 俞樾 曰:“王路者,大路也。”

(4).指仕途。 宋 李覯 《感嘆》詩之二:“得志萬罪消,失志百醜生。誰雲王路寬,枯槁不敢行。” 清 黃宗羲 《謝時符先生墓志銘》:“君方架學區中,斟酌當世,王路非遙。”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選人一登王路,坐而論道,惟以發抒黨見為期,不以發抒民意為期。”

千秋萬載

千秋:千年。形容經歷的時間極為久遠。

邦家

國家。《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鄭玄 箋:“人君既得賢者,置之於位,又尊敬以禮樂,樂則能為國家之本。”《後漢書·皇甫規傳論》:“故能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也。” 明 邵璨 《香囊記·點將》:“看他氣宇堂堂,威風凜凜,乃朝廷之心膂,為邦家之爪牙。” 孫中山 《同盟會宣言》:“此遭邦家多難,困苦百折。”

詩詞推薦

有鳥二十章·其一原文_有鳥二十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