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隗層巒原文
山嵐欲濕彩雲蒸,縹緲峰巒知幾層。
聞道軒皇曾受籙,尋蹤著屐想攀登。
詩詞問答
問:大隗層巒的作者是誰?答:李噓雲
問:大隗層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大隗層巒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山嵐
山中的雲霧
山嵐突起,際會風雲
況此地山嵐瘴氣怎么上得雷音?——《西遊記》
雲蒸
(1).雲氣升騰。《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明 李夢陽 《野風》詩:“月滉魚龍醒,雲蒸豺虎驕。”
(2).指升騰的雲氣。《文選·左思<吳都賦>》:“歊霧漨浡,雲蒸昏昧。” 劉良 註:“水氣蒸而為雲。”
(3).水氣,水蒸氣。 宋 梅堯臣 《送臨江軍監酒李太博》詩:“霧氣多成雨,雲蒸易損衣。”
(4).熱氣騰騰貌。 南朝 梁簡文帝 《和贈逸民應詔》:“乾迴龍動,雲蒸冰煥。” 元 袁桷 《次韻李伯宗苦熱》:“角枕雲蒸紋欲斷,蠟燈煙暖淚難禁。”
(5).比喻盛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陳思 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瑯;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 魯迅 《<唐宋傳奇集>序例》:“惟自 大曆 以至 大中 中,作者雲蒸,鬱術文苑。”
(6).比喻英豪奮起。 漢 班固 《典引》:“海內雲蒸,雷動電熛。” 嚴復 《主客平議》:“況今者全球雲蒸,五洲趾錯,物競之風潮甚大。”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峰巒
連綿的山峰
峰巒起伏
峰巒重疊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軒皇
即 黃帝 軒轅氏 。 漢 張衡 《同聲歌》:“眾夫所希見,天老教 軒皇 。” 唐 張說 《聖德頌》:“稽諸瑞典,昔祚 軒皇 ,而今表聖,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觀往吟》之一:“君不見, 軒皇 畫井始 遼東 。”參見“ 軒轅 ”。
受籙
(1).古代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接受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叫受籙。《詩·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穎達 疏:“伐 崇 ,作 靈臺 ,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籙應《河圖》。”
(2).指道家接受符籙。 劉師培 《<文說>序》:“由是 五祖 傳燈, 靈素 受籙,師承所在,罔敢或遺,可謂文章之桎梏矣。”
(3).謂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儀式接受符籙。《隋書·經籍志四》:“後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舊。”
攀登
(1) 抓住或握住某物向上爬
攀登懸崖
(2) 比喻不畏艱險,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