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

作者:釋清遠 朝代:宋代

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原文

清明寒食與諸人,共禮先師不動身。

萬法本閒心亦爾,將來誰是得吾真。

詩詞問答

問: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諸人

(1).眾人。《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梁書·劉顯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

(2).別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

先師

(1).前輩老師。《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鄭玄 註:“《周禮》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此之謂先師之類也。” 孫希旦 集解:“承先聖之所作以教於大學者,先師也,若 伯夷 、 後夔 是也。”《孟子·離婁上》:“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漢書·劉歆傳》:“至 孝武皇帝 ,然後 鄒 、 魯 、 梁 、 趙 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起於 建元 之間。” 顏師古 註:“前學之師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崇儒學》:“以 仲尼 為先聖,以 顏子 為先師。” 魯迅 《集外集·渡河與引路》:“倘若思想照舊,便仍然換牌不換貨;才從‘四目 倉聖 ’面前爬起,又向‘ 柴明華 先師’腳下跪倒。”

(2).指已故的老師。 清 李賡芸 《炳燭編·剛健篤實》:“先師 錢詹事 答問及 王通政 《經義述聞》,皆從 鄭 讀,以‘煇光日新’為句,徵引甚詳。”

(3).稱 孔子 。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二:“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唐 張說 《孔子堂杜預贊》:“開我後學,從事先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昔者吾先師大成至聖 孔夫子 於是日哭則不歌。” 清 周亮工 《與陳琪園書》:“當祖述先師刪詩之意,盡刪其姓名,而獨存其詩。”

動身

(1) 啟程,上路

每到開學時,我三更就從家裡動身

(2) 出發

打算一早就動身去度假

萬法

佛教語。梵語dharma,意譯“法”,指事物及其現象,也指理性、佛法等。“萬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金剛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萬法。” 宋 蘇軾 《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而況於出三界,了萬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應物而無情者乎。”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攝對》:“有則萬法俱來,無時一絲不掛,貧僧 佛印 是也。”

閒心

閒適的心情

沒有閒心管這種事

將來

未來;現在以後的時間

少年人常思將來。——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惟思將來。

據前事推將來。

制出將來。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

是得

猶言是好。《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大伯子許多年紀,如今説親,説甚么人是得?”

詩詞推薦

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原文_寒食禮先師真五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