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予與六人者游焦山謁圜禪師訪瘞鶴銘斷碑及焦公丹台愴然有懷兼柬朱陳二友陳方病目而朱校易未畢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原文

平生紈綺場,寧食三年艾。

江山豈宿緣,老去尚餘愛。

茲晨幸休暇,共步青蓮界。

風漪湛如熨,霜葉紅可畫。

道人喜客至,棐幾共清話。

從容得一飽,老□□□□。

起遵岩下路,芒屨濯湍瀨。

摩挲華陽碑,一讀一感慨。

高名竟誰氏,陵谷已遷壞。

緬懷九轉丹,吾老庸可待。

陳翁熬六藥,朱郎研八卦。

雖雲竹林集,尚欠二子在。

發春吾將遨,負約幸無再。

詩詞問答

問:《冬日予與六人者游焦山謁圜禪師訪瘞鶴銘斷碑及焦公丹台愴然有懷兼柬朱陳二友陳方病目而朱校易未畢》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參考注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紈綺

(1).精美的絲織品。 晉 潘岳 《秋興賦》:“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 唐 韋元甫 《木蘭》詩:“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宋 蘇轍 《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詩之一:“歸來纏裹任紈綺,天馬性在終難覊。”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問紈綺。”

(2).引申為富貴安樂的家境。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敕》:“維公之始,生於紈綺。 晉 主撫之,同乎己子。” 明 宋濂 《故檢校孔君權厝志》:“公生紈綺家,遇風日佳時,必張樂設燕為樂。” 清 吳偉業 《悲歌贈吳季子》:“十三學經並學史,生在 江 南長紈綺。”

(3).紈袴子弟。 宋 葉適 《致政通直錢公輓歌詞》:“盡與詩書癖,勿令紈綺攀。” 明 文徵明 《題趙仲光梅花雜詠》:“有王孫風度,而無紈綺故習。” 清 曹寅 《西舍小軒落成漫題》詩:“舊時紈綺稀來往,久遣笙歌出畫堂。”

(4).謂少年。 唐 張說 《梁國文貞公碑》:“公紈綺而孤,克廣前業。” 唐 元稹 《鶯鶯傳》:“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時紈綺閒居,曾莫流盼。”

三年艾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趙岐 註:“艾可以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為喻。”後因以“三年艾”指良藥。 宋 蘇軾 《端午帖子詞·太皇太后閣》詩之四:“願儲醫國三年艾,不作沉 湘 《九辯》文。” 宋 張侃 《池邊》詩:“勞神空覓三年艾,妄想休乘八月槎。”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宿緣

佛教指前定的因緣(迷信)

漢朝共許 賈生賢,遷謫還應是宿緣。—— 唐· 姚合《寄主客劉郎中》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休暇

(1).休假。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 宋 歐陽修 《李秀才東園亭記》:“雖豐居大族厚聚之家,未嘗有樹林池沼之樂,以為歲時休暇之嬉。”

(2).閒暇。 清 劉大櫆 《江先生傳》:“蓋先生生而好古而窮不見用於世,則益專其心於遠稽遐覽,終身樂之無休暇。”

青蓮界

即青蓮宇。 唐 朱宿 《宿慧山寺》詩:“悠然青蓮界,此地塵境絶。”參見“ 青蓮宇 ”。

風漪

(1).微風吹拂水面形成的波紋。 唐 孟郊 《獻襄陽於大夫》詩:“風漪參差泛,石板重疊躋。”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壽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 紅橋 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鉤絡。”

(2).借指竹蓆。 宋 范成大 《謝龔養正送蘄竹杖》詩:“一聲霜曉謾吹愁,八尺風漪不耐秋。” 宋 陸游 《乙夜納涼》詩:“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湛如

安然。《晉書·太宗簡文帝紀》:“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

霜葉

(1).經霜的葉子。《魏書·田益宗傳》:“霜葉將淪,非勁飈無以速其籜。” 宋 蘇軾 《謁金門·秋興》詞:“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霜葉微黃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

(2).特指經霜變紅的楓葉。 唐 杜牧 《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宋 張掄 《朝中措·漁父》詞之五:“ 松江 西畔水連空,霜葉舞丹楓。” 元 薩都剌 《寓棲雲》詩:“最憐八月 江 南好,老雁叫雲霜葉紅。” 明 劉基 《仍用韻酬衍上人》之二:“有情霜葉欺花貌,無用風荷象客衣。”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棐幾

用棐木做的幾桌。亦泛指幾桌。《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浄,因書之,真草相半。” 宋 陸游 《初夏》詩:“細煅詩聯憑棐幾,靜思棋劫對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與礪近日》之一:“棐幾看雲憑,衡門罷月關。”

清話

(1).高雅不俗的言談。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唐 岑參 《虢州臥疾喜劉判官相過水亭》詩:“見君勝服藥,清話病能除。”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摩訶庵》:“又 江夏 郭正域 《法藏寺》詩:‘……清話逢玄度,論文有辨才。’”

(2).猶言風涼話。《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時外邊都曉得庫里失了銀子,盡來探問,到拌得口乾舌碎。內中單喜歡得那幾個不容他管庫的令史,一味説清話,做鬼臉,喜談樂道。”

(3).閒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生從縣間至此,見天色已晚,特來投宿庵中,與師父清話。”

(4).滿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們在那裡翻 清 話,咕嚕咕嚕,我們不懂。”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芒屨

芒鞋。 宋 蘇軾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清 吳偉業 《贈同年嘉定王進士》詩之二:“彊飯卻扶芒屨健,高歌脫帽酒杯狂。”參見“ 芒鞋 ”。

湍瀨

(1).水淺流急處。《淮南子·原道訓》:“﹝ 舜 ﹞釣於 河 濱,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文選·曹植<洛神賦>》:“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李善 注引 應劭 曰:“瀨,水流沙上也。”亦謂水淺流急貌。 清 魏源 《岱麓諸谷詩·岱谷原嶺山汶源》:“百里石槎枒,千里水湍瀨。”

(2).石上的急流。 漢 王充 《論衡·狀留》:“是故湍瀨之流,沙石轉而大石不移。”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感慨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高名

很高的名望

少有高名

誰氏

何人。《太平廣記》卷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永清縣廟》:“見荒廟巋然,土偶羅列,無門榜牌記,莫知誰氏,訪之邑吏,但云 永清大王 而已。”

陵谷

(1).《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毛 傳:“言易位也。” 鄭玄 箋:“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後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書·拓跋淵傳》:“臣以疏滯,遠離京輦,被其構阻,無所不為。然臣昔不在其後,自此以來,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變。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豐碑,懼從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韓偓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詩:“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數百年來幾陵谷,此猶堅完縫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詞:“能教滄海變桑田,陵谷一朝轉換。”

(3).丘陵和山谷。 唐 韓愈 《雜說》之一:“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蘇軾 《颶風賦》:“鼓千尺之濤瀾,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觸。”

(4).指陵墓。 清 顧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於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詩:“六十年間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樹,夜夜宿鳥還相呼。”

緬懷

遙念,追思

緬懷亡友

九轉丹

道教謂經九次提煉、服之能成仙的丹藥。 唐 呂溫 《同恭夏日題導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詩:“願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轉丹成千歲壽,俺不用一斤鉛結萬年珠。”《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共飲 三危 露,同餐九轉丹。”參見“ 九轉 ”。

庸可

同“ 庸何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自是觀之,茀又將出。天之變,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王念孫 《讀書雜誌·晏子春秋二》:“‘可’讀曰‘何’。‘何’、‘可’古字通。‘庸’亦‘何’也。”

八卦

遠古中國的一套象徵性符號,由三條長畫或斷畫組成的八種圖式,在中國和日本用於占卜和象徵

雲竹

高聳入雲之竹。 唐 杜甫 《徐九少尹見過》詩:“賞靜憐雲竹,忘歸步月臺。” 清 譚嗣同 《感懷》詩之二:“金裘噴血和天鬭,雲竹聞歌匝地哀。”參見“ 雲遊 ”。

發春

(1).春氣發動。謂春天萬物發生。常用以指孟春。《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 王逸 註:“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發春而後,懸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後漢書·馮衍傳下》:“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李賢 註:“開、發,皆始也。《爾雅》曰:‘春為發生。’” 唐 李華 《含元殿賦》:“及乎獻歲元辰,東風發春。” 元 王惲 《雙鴛鴦·柳圈辭》曲:“暖煙飄,緑楊橋。旋結柔圈折細條,都把發春閒懊惱,碧波深處一時拋。”

(2).指農曆正月。《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初春、開春、發春。” 唐 柳宗元 《再至界圍岩水簾遂宿岩下》詩:“發春念長違,中夏欣再覩。”

負約

失信,背約

詩詞推薦

冬日予與六人者游焦山謁圜禪師訪瘞鶴銘斷碑及焦公丹台愴然有懷兼柬朱陳二友陳方病目而朱校易未畢原文_冬日予與六人者游焦山謁圜禪師訪瘞鶴銘斷碑及焦公丹台愴然有懷兼柬朱陳二友陳方病目而朱校易未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