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黎正郎

作者:王樵 朝代:明代

別黎正郎原文

十七年前同五品,清時雅望屬夫君。

相逢不忍重言別,他日臨風思故人。

詩詞問答

問:別黎正郎的作者是誰?答:王樵
問:別黎正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別黎正郎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六部

2. 名天啟,廣東人,山東舊屬官。符台,萬曆丙子

參考注釋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五品

(1).五常。指舊時的五種倫常道德。《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 孔 傳:“五品謂五常。” 孔穎達 疏:“品謂品秩,一家之內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義、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為五常耳。”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誄》:“五品時訓,民神攸鑠。” 明 歸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當 堯 之時,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遜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漢書·王莽傳中》:“帥民承上,宣美風俗,五品乃訓。” 顏師古 註:“五品即五常,謂仁、義、禮、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勳的五種名目。《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

(4).五等。古代貝幣的五個等級。《漢書·食貨志下》:“大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壯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五十。麼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三十。小貝寸二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是為貝貨五品。”

(5).九品官階的第五級。《隋書·禮儀志五》:“今犢車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並給乘之。”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秘書省少監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銜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清時

清平之時;太平盛世。《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 張銑 註:“清時,謂清平之時。” 三國 魏 曹操 《清時令》:“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 唐 岑參 《虢中酬陝西甄判官贈》詩:“微才棄散地,拙宦慙清時。”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清時低賃 伯通 廡,殘年高枕 瞿曇 書。”

雅望

(1).清高的名望。《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都督 閻公 之雅望,棨戟遙臨。”亦指有名望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再尋求賢宗雅望,去留先決。” 王季思 等註:“賢宗雅望--宗室裡賢德而有名望的。”

(2).儀表美好。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餘,而懷空抱虛,乾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魏武 將見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 崔季珪 代……令間諜問曰:‘ 魏王 何如?’ 匈奴 使答曰:‘ 魏王 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正人所矚望。 唐 李綽 《<尚書故實>序》:“ 賓護 尚書 河東 張公 ,三相盛門,四朝雅望。”

(4).厚望。亦為敬詞。 清 錢謙益 《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潘守正授承德郎制》:“勉副雅望,服此訓辭。”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鄙人難負監督 秦公 之雅望及桑梓之重託,勉力來就斯職。”

夫君

(1) 舊時妻對夫的尊敬親愛稱呼

(2) 朋友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重言

(1).謂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語。《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 陸德明 釋文:“重言,謂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謙 集解:“其( 莊子 )託為 神農 、 黃帝 、 堯 、 舜 、 孔 、 顏 之類,言足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一說反覆言之。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重,當為直容切。《廣韻》:重,復也。 莊生 之文,注焉而不窮,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瑗字翼之見寄》詩:“常恐負吹噓,終為重言累。”

(2).意味深重,語重心長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許吾終不擊 都 ,以子父交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 , 都 遂釋然,不復興意。”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德宗 ﹞常於便殿語 玄宗 朝,尤惜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禍,自 林甫 始也。’”

(1).再次申說。《列子·說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後漢書·郎顗傳》:“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李賢 註:“重,再也。”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貴以微誠,披露肝膽。”

(2).口吃。《靈樞經·憂恚無言》:“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迭字。如:《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中的“夭夭”、“灼灼”。如: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連用七組重言,以造成一種悽惋的情與景。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詩詞推薦

別黎正郎原文_別黎正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