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孝伯雪窗詩韻

作者:丘崇 朝代:宋代

和張孝伯雪窗詩韻原文

洞門陰陰無俗客,樓觀清雄使君宅。

晴窗妙墨燦銀鉤,要比粉闈冬夏白。

秀將嵩少只檐間,恍如積霰觀商顏。

藍田塞關底足異,城陽郡樓那可攀。

窗中四時同一念,不作寒溫顛倒見。

試看炎蒸定有無,始知此景無遷變。

都城畏日騰朝光,趑趄奔競車馬行。

靦面內熱者誰子,來此為卿心骨涼。

詩詞問答

問:和張孝伯雪窗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丘崇
問:和張孝伯雪窗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丘崇的名句有哪些?答:丘崇名句大全

注釋

1.

參考注釋

陰陰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馬尊師》詩:“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晝陰陰。” 宋 蘇軾 《李氏園》詩:“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洗過了臉,我方走出房門,看看天氣陰陰的,像要落雨的神氣,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3).猶隱隱。微痛貌。《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王冰 註:“脾氣主右,故右胠下陰陰然深慢痛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一會家陰陰的腹痛似錐挑。”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他心裡陰陰作痛。”

蔭蔽覆蓋。

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 宋 梅堯臣 《舟中夜與家人飲》詩:“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清 查慎行 《雨夜過徐淮江》詩之一:“五經自課佳兒讀,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 靖 俗客,非乘雲者,奈何能行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 劉皇叔 在此,立候多時。’”

樓觀

泛指樓殿之類的高大建築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漢 鄭玄 註:“高明,謂樓觀也。”《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詞:“樓觀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東則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間隱隱有樓觀。”

清雄

清峻雄渾。 宋 蘇軾 《與米元章書》:“獨念吾 元章 邁往凌雲之氣,清雄絶世之文。” 明 文徵明 《題<七姬權厝志>後》:“其文清雄峭拔,足以配古。”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晴窗

亦作“ 晴牕 ”。明亮的窗戶。 唐 杜牧 《閨情》詩:“暗砌勻檀粉,晴窗畫袷衣。” 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詩:“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清 龔自珍 《跋某帖後》:“回憶幼時晴牕弄墨一種光景,何不乞之塾師,早早學此?”

妙墨

謂佳妙的書法。 宋 黃庭堅 《跋法帖》:“章草法甚妙,不知與 王中令 書先後,要皆為妙墨。” 宋 朱熹 《仙洲新亭》詩之二:“共説 新亭 好,真堪妙墨留。”

銀鉤

亦作“ 銀鉤 ”。 1.銀質或銀色的鉤子。《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 南朝 梁 劉孝威 《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

(2).一種銀質的婦女飾物。 唐 徐堅 《棹歌行》:“櫂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

(3).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元 張遜 《水調歌頭·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詞:“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他一不合銀鉤寫,錦字松煙。”

(4).比喻彎月。 宋 李彌遜 《游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

粉闈

(1).尚書省之別稱。闈,宮中小馬。 唐 李山甫 《送職方王郎中吏部劉員外自太原鄭相公幕繼奉徵書歸省署》詩:“此生長掃朱門者,每向人間夢粉闈。” 宋 歐陽修 《送孟都官知蜀州》詩:“名郎出粉闈,佳郡古 關西 。”

(2). 唐 宋 時由尚書省舉行的試進士的考場。闈,舊稱試院。 唐 司空圖 《省試》詩:“粉闈深鎖唱同人,正是 終南 雪霽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錢起》:“及就試粉闈,詩題乃‘湘靈鼓瑟’。”

嵩少

嵩山 與 少室山 的並稱。亦用為 嵩山 的別稱。 唐 賈島 《永福湖和楊鄭州》:“ 嵩 少 分明對, 瀟 湘 闊狹齊。”《新唐書·隱逸傳序》:“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 終南 、 嵩少 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 宋 吳坰 《五總志》:“ 端彥 既與 元長 不合,乃遯 嵩少 間。”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忠寧授中憲大夫制》:“今東方徵兵未已, 嵩 、 少 、 虢 、 雒 之間,戈殳相逮,皆爾所部也。”

恍如

好似;仿佛。 宋 陳與義 《出山道中》詩:“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時 蘧公孫 恍如身游 閬苑 、 蓬萊 、 巫山 、 洛浦 。” 茅盾 《公式主義的克服》:“我們閉了眼睛,還恍如那些‘人物’即在跟前。”

藍田

陝西省西安市轄的縣。位於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萬。為“藍田猿人”骨化石發現地

塞關

邊境上的關隘。《左傳·昭公五年》:“ 孟仲 之子殺諸塞關之外,投其首於 寧風 之棘上。” 杜預 註:“ 齊 魯 界上關。”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寒溫

(1).冷暖。《晏子春秋·諫下十三》:“故 魯 工不知寒溫之節,輕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漢書·京房傳》:“其説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 溫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減旨甘之直,續鹽酪之資,寒溫必服,藥餌必時。”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見寄》詩:“違離詎幾時,風色變寒溫。”

(2).指問候冷暖起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詣 瞻 ,寒溫畢,聊談名理。”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三折:“施禮罷,敘寒溫。”《紅樓夢》第一○五回:“眾親友也有認得 趙堂官 的,見他仰著臉不大理人,只拉著 賈政 的手笑著説了幾句寒溫的話。”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著牙,滿口寒溫:‘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醫指兩種藥性,寒性或溫性。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神農本經名例》:“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注引 宗奭 曰:“寒、熱、溫、涼,是藥之性。” 魯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義”》:“因為自三民主義以至無政府主義,無論它性質的寒溫如何,所開的究竟還是藥名。”

倒見

上下顛倒著顯現。《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遷變

猶變遷。《晉書·禮志下》:“ 周 末崩離,賓射宴饗之則罕復能行,冠婚飲食之法又多遷變。” 宋 蘇舜欽 《昇陽殿故址》詩:“農惟喜豐稔,吾獨閔遷變。” 清 曾國藩 《<經史百家簡編>序》:“末流之遷變,何可勝道!”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不過時代不同,則所謂‘日下’的事情,也有遷變:從前指的是甲事,現在嘆的或是乙事。”

都城

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國都

畏日

烈日。畏通“隈”

夏與畏日爭。——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朝光

(1).早晨的陽光。 南朝 宋 鮑照 《代堂上歌行》:“陽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朝光入瓮牖,屍寢驚弊裘。” 宋 梅堯臣 《聞角》詩:“高樹朝光動,城頭落海蟾。”

(2).指朝陽或太陽。 唐 孟郊 《寄張籍》詩:“夜鏡不照物,朝光何時昇。” 劉師亮 《續青羊宮花市竹枝詞》:“邀邀約約踏春行,難得朝光陡放晴。歸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關城。”

趑趄

(1) 行走困難

(2) 亦作“趑且”、趦趄。想前進又不敢前進。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趑趑(欲進又退、小心翼翼的樣子)

一人荷鋤,萬夫趑趄。——張載《劍閣銘》

(3) 小心趨奉

彼則趑趄於卿士之門,我則婆娑於聖賢之域。——皇浦湜《諭業》

(4) 騷擾

陳頊因循偽業,自擅 金陵,屢遣醜徒,趑趄江北。——《隋書》

奔競

奔走競爭。多指對名利的追求。 晉 乾寶 《晉紀總論》:“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我只去利名場往來奔競,那裡也有一日的安寧。”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名士者流……鑽營奔競無所不至。”

馬行

(1).神名。《史記·封禪書》:“ 冥羊 用羊祠, 馬行 用一青牡馬。”

(2).藥草紫參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紫參》。

買賣馬匹的商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李郎 宜與 一妹 復入京。某日午時,訪我於馬行東酒樓。”

靦面

(1).面容羞愧。《舊唐書·德宗紀上》:“痛心靦面,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

(2).厚著麵皮。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剛介》:“致於敗亡,不能死義,靦面入降,大虧臣節。”《西遊記》第二七回:“那呆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靦面相迎。”

內熱

(1).謂內心憂煎焦灼。《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成玄英 疏:“ 諸梁 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燻灼。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 秦王 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羅惇曧 《文學源流》:“ 老 言無為,而 莊 言內熱,無為則純歸自利,內熱則冷於救人。”

(2).謂人體陰陽不協,虛火上亢。《左傳·昭公元年》:“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宋 蘇軾 《小圃五詠·地黃》:“願餉內熱子,一洗胸中塵。”《紅樓夢》第八四回:“ 妞兒 一半是內熱,一半是驚風。”

誰子

何人。《管子·地數》:“ 桓公 問於 管子 曰:‘以天財地利立功成名於天下者,誰子也?’ 管子 對曰:‘ 文 武 是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九:“平晝整衣冠,思見客與賓,賓客者誰子?倏忽若飛塵。” 宋 楊萬里 《春興》詩:“詩成字字梅樣香,卻把春風寄誰子?”

心骨

(1).猶心,內心。 唐 元稹 《連昌宮詞》:“我聞此語心骨悲,太平誰致亂者誰?” 宋 黃庭堅 《鷓鴣天·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詞:“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乾。” 郁達夫 《沉淪》:“朝夕的涼風,同刀也似的刺到人的心骨里去。”

(2).志氣;意氣。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捽。”

詩詞推薦

和張孝伯雪窗詩韻原文_和張孝伯雪窗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