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顓街坊原文
水西南台小精廬,名雖是律禪者居。
粥魚茶板如指呼,履聲童首鳧雁趨。
分身香積太闊迂,食時至則當持盂。
養師反哺如烏雛,荷眾司更如雁奴。
逢人若問明白老,為言病起加清癯。
詩詞問答
問:送顓街坊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顓街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水西
(1).泛指水的西邊。 唐 劉長卿 《寄靈一山人初還雲門》詩:“竹徑通城下,松風隔水西。” 唐 趙嘏 《汾上宴別》詩:“一樽花下酒,殘日水西樹。”
(2).古寺名。 唐 時勝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宮水西寺 。 唐 李白 《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國府 涇縣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臨 涇溪 。舊建 寶勝 、 崇慶 、 白雲 三寺…… 寶勝寺 即 水西寺 , 白雲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慶寺 即 天宮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題涇縣水西寺》詩:“ 長安 若問 江 南事,説道風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葉如萱艸,花黃,夏開。”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精廬
(1).學舍,讀書講學之所。《後漢書·姜肱傳》:“盜聞而感悔,後乃就精廬,求見徵君。” 李賢 註:“精廬即精舍也。”《魏書·儒林傳·平恆》:“乃別構精廬,並置經籍於其中。” 清 瞿鴻禨 《與繆荃孫書》:“ 鐘山 既已蟬聯,精廬又較 南菁 為勝。”
(2).佛寺;僧舍。《北齊書·楊愔傳》:“至 碻磝戍 ,州內有 愔 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 唐 賈島 《宿山寺》詩:“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宋 辛棄疾 《漢宮春·答李兼善提舉和章》詞:“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廬。”
雖是
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伯雖是回過幾次家鄉,卻沒有帶家眷。”
粥魚
即木魚。刳木為魚形,其中鑿空,扣之作聲,懸於廊下。僧寺於粥飯或集聚僧眾時用之。 宋 蘇軾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宋 范成大 《宴坐庵》詩之三:“粥魚吼罷鼓逢逢,臥聽飢鼯上曉釭。” 清 趙文哲 《摸魚子·重過沉香禪院》詞:“粥魚茶板生涯好,舊夢幾曾忘卻。”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佛釋·木魚》:“ 元德明 詩:‘粥魚齋鼓薦元機。’”
指呼
指揮;使喚。 宋 王禹偁 《青猿》詩:“小僕如猿狖,貧家備指呼。”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二折:“百萬精兵聽指呼,衣冠四世守全 吳 。”
童首
禿頭。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急去巾,視童首之髮,已長數寸;脫齒亦隱然有生者。”
鳧雁
亦作“ 鳧鴈 ”。1.野鴨與大雁。有時單指大雁或野鴨。《荀子·富國》:“然後飛鳥鳧雁若煙海。”《楚辭·九辯》:“鳧鴈皆唼夫粱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
(2).鴨與鵝。 唐 溫庭筠 《商山早行》詩:“因思 杜陵 夢,鳧雁滿回塘。”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近東即 迎祥池 ,夾岸垂楊、菰蒲、蓮荷,鳧雁游泳其間。”
分身
抽出工夫去照顧別的事情
無法分身
香積
(1).佛號。
(2).指佛國、佛寺。 唐 劉長卿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詩:“早晚來香積,何人住 沃洲 ?” 清 吳偉業 《過中峰禮蒼公塔》詩之二:“鳥啼香積散,花落影堂孤。”
(3).指僧道的飯食。 宋 范成大 《老陳道人自雲夢被召作地上主者又常受一貴家供祝之曰他日必來吾家作兒戲贈小頌》詩:“幸有千門香積供,不如隨喜去羅齋。” 宋 陸游 《病中遣懷》詩:“菘芥煮羹甘勝蜜,稻粱炊飯滑如珠。上方香積寧過此?慚愧天公養病夫。”
(4).香積廚的省稱。《西遊記》第九三回:“那僧道:‘荒山十方常住,都可隨喜;況長老東土神僧,但得供養,幸甚。’ 三藏 謝了,隨即喚他三人同行。過了迴廊香積,逕入方丈。”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又何苦費時日,喪精神,勞僕夫之筋骨,減香積之法食,而登降上下為耶?”
闊迂
謂拘泥而不切實際。 宋 秦觀 《代中書舍人謝上表》:“自亦笑其闊迂,人或憐其狂直。”
食時
(1).用膳的時候。《管子·弟子職》:“至於食時,先生將食,弟子饋饌。”
(2).特指進早餐的時刻。《詩·鄘風·蝃蝀》“崇朝其雨” 毛 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 漢 王逸 《九思·守志》:“朝晨發兮 鄢 郢 ,食時至兮增泉。”《北齊書·安德王高延宗傳》:“ 延宗 ……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勑守 并州 ,明日建尊號,不間日而被圍,經宿,至食時而敗。”《文史知識》 * 第1期:“食時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飯)之時,即每天7-9時。以地支命名,稱之為辰時。”
(3).謂食用時令物品。《禮記·坊記》:“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 孫希旦 集解:“食時不力珍者,食四時之利,則不得力求珍羞。”
反哺
鳥雛長大,銜食哺其母。後用以比喻報答父母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初學記·鳥賦》
眾司
百官及其機構。《三國志·魏志·程昱傳》:“上察宮廟,下攝眾司。”
雁奴
亦作“鴈奴”。1.雁群夜宿沙渚時,在周圍專司警戒,遇敵即鳴的雁。 宋 陸游 《古意》詩之二:“寧為雁奴死,不作鶴媒生。” 錢仲聯 校註:“ 曾慥 《類説》卷五四引《玉堂閒話》:‘鴈宿於江湖沙渚中,動計千百。尤者居中,令鴈奴圍而警採捕者。’” 清 金農 《秋雨》詩:“晝分木客吟,夜同鴈奴警。” 陳毅 《感事》詩:“為羣榮雁奴,作倀恥鶴媒。”
(2).泛指雁。 宋 汪元量 《杭州雜和林石田》:“江春蛟妾舞,塞煖雁奴歸。”
明白
(1) 思想上掌握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2) 徹底了解
明白事理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辛 貌醜,妻不為言。”
(2).猶為意。《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 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 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毛詩》本作‘為’,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病起
病癒。 宋 蘇舜欽 《病起》詩:“ 吳 天搖落奈愁何,病起風前白髮多。爭得 松江 變醇酒,拍浮終日恣酣歌。”
清癯
清瘦
司空表聖宜賢良,清癯不欲游岩廊。——郝經《唐十臣像歌》